盛夏的毕节山峦如黛,凉爽宜人。
6月18日至20日,来自国内外政、企、研、学等领域共1400余人齐聚毕节,参加2017中国马铃薯大会。参会人员紧紧围绕“发展马铃薯、助推大扶贫”主题,探讨马铃薯产业如何助推脱贫攻坚。
400年前,马铃薯传入贵州。现今,马铃薯已成为在贵州种植面积超过千万亩的三大作物之一,贵州也成为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和优势产区,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第二。
毕节是贵州马铃薯的主产区,拥有种植马铃薯的得天独厚气候环境条件: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种出的马铃薯个头大、口感好、淀粉含量高、耐储存。
近年来,毕节市把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决胜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致力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让大产业推动大扶贫。截至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20.48万亩,产量718.30万吨。
小土豆如何才能助推大扶贫?来自农业部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要提高科技含量,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早中晚熟专用品种配套提高单产;
二要主食化、特色化,利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优势,使马铃薯特色小吃走向市场;
三要提高以马铃薯为主的特色文化,通过农旅文结合,解决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的问题。
2015年,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全国各地相关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加大了马铃薯品种和马铃薯食品的研发力度。这不,马铃薯博览会上,100多家企业带来了琳琅满目的马铃薯品种和让人垂涎欲滴的马铃薯食品。
“这是青薯9号,一个足足有4斤多重。”威宁展馆前,参展人员的介绍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威芋3号、威芋5号、大西洋、黑美人……洋芋品种让人眼花缭乱。马铃薯桃酥、马铃薯黄金小饼、马铃薯芝麻薄脆……洋芋食品勾人馋虫。
在威宁的中国薯城,煮土豆、炸土豆颗、炸土豆片、炸土豆丝……各种吃法增添了威宁土豆的无穷魅力。
载着与会代表的大巴车在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穿行,土豆花开正艳,漫山遍野。
在威宁自治县马铃薯与精准扶贫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上百种马铃薯品种汇聚于此,长势良好。在这里,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春珍“巧遇”她研发出来的晋薯16号,高兴之余连忙合了个影,“没想到这个品种在威宁居然长势这么好,威宁真是种植马铃薯的宝地。”
王春珍说,她最大的感受是震撼,没想到毕节的马铃薯种植规模如此之大。
同样感到震撼的还有那些涉农生产加工企业,他们与毕节签下了21个洋芋项目,签约金额120.68亿元。
毕节市主要领导表示,这次大会完善了马铃薯发展思路,增强了毕节打造马铃薯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将努力把毕节打造成中国南方最大的种薯基地、商品薯基地、马铃薯产业扶贫基地、三产融合发展基地,推动毕节从马铃薯大市向马铃薯强市转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