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成立金海湖新区,是毕节市委、市政府立足毕节发展实际、通盘考虑发展大局作出的重要决策,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毕节深入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的主战场,金海湖新区成立一年多来,相关项目建设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今日起,毕节市人民政府网将以连续报道的方式,全面展示金海湖新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全面展现新区当前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以飨读者。 毕节市梨树高铁客运枢纽中心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 初秋,清晨。 迎着凉爽的清风,站在金海湖湿地公园旁的小山丘上,旖旎风光尽收眼底——郁郁葱葱的树林随风起舞,泛起阵阵绿浪;蓝天白云倒影在微波粼粼的湖面,勾画出水天一色的美景;几只小鸟伴着清脆的歌声,迅速消失在湖的对岸……伴随着初升的太阳透过淡薄云层,金海湖湿地公园的建设者们也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开挖土石方、铺装步行道、装点绿化带……各项目正按建设时间表,向着2018年4月全面完工的目标奋进! 而在新区的另一块“主战场”——产业园区内,无论是在入驻多年的力帆时骏、兴国集团,还是贵州聚诚识别、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等“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到处是紧张有序的加工生产景象,各类产品在经过加工成型、包装处理后,迅速装箱运输,按订单投入到各地市场。 金海湖新区,正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引领下,紧紧围绕打造“毕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发展定位,散发出蓬勃的生机和十足的动力,新型山水生态园林城市雏形初显,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魅力之城,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乌蒙山腹地崛起。 5大核心业态 夯实千亿级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基础 8月18日下午2时,贵州聚诚识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在已建成投产4条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产品加工,到处是繁忙的景象。 据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于去年年底投产,主要生产光学成像、家居安防 、汽车安防、激光镜片、装饰玻璃等相关光电产品。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等沿海市场。由于机器生产代替了大量的手工作业,所以目前公司人员并不算多,只有90多人。预计今年能完成产品销售1亿元。 而在今年4月8日正式投产的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一个个产品不断向流水线下游滚动。 据公司副总经理同格拉格介绍,该公司是一家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一期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成年产2000吨锰酸锂产品的生产线,“目前产品市场很不错,我们在二期投入中将增加两条生产线,预计可达到年产4500吨。” “必须为园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点个赞”,谈及不远千里,选择在金海湖新区落户投资的原因,来自内蒙古的同格拉格爽快地说,“比如在我们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中,只要不是本人才能办理的,基本都是他们在帮我们代办,而且速度比想象中的还要快。” 这是金海湖新区服务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金海湖新区按照“发展壮大一批、招商引进一批、清理规范一批”的思路,围绕园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型建材、大健康医药、锂电池产业链为主导的5大产业核心业态,着力谋划园区发展,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数据显示,今年1到6月,金海湖新区工业增加值完成31.03亿元,同比增长2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4亿元,增速25.6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62亿元,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城乡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发展局面。 在五大产业核心业态引领下,新区工业园区先后获中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贵州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贵州省北斗卫星示范应用基地、贵州省省级清洁示范生产试点园区等称号。 截至目前,金海湖新区已累计引进企业108家,签约资金412亿元,完成投资249.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7800个;累计投产79家,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为实现打造千亿级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58个在建项目 构筑毕节“双二百”城市核心区骨架 走进建设中的毕节市梨树高铁客运枢纽中心,一长排巨大的水泥柱子高高矗立,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耀眼,周边是各类重型机械施工的轰鸣声。 作为全市人民最为关注的项目之一,梨树高铁客运枢纽中心承载着的是毕节人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交通梦想。 自2016年5月开工以来,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开挖土石方约225万方,场平工程完成100%,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预计2018年9月前将完成公交枢纽、站前广场、长途客运站的主体结构施工,2019年与成贵铁路同步投入使用。 而在新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建设点——金海湖湿地公园,站在整个公园的主入口——同心荟萃区,相关项目已接近施工尾声,工人们正在对已完工的绿化带、景观树等进行修剪、养护,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同心荟萃区,初步展示出了同心文化及毕节民族文化的魅力。 据项目施工方——岭南园林公司项目负责人黄海生介绍,金海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充分围绕“景城一体化”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大山为景,小山为园;大湖为心,小水为带;峡谷为络,绿廊成网”的新型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的典型。 黄海生表示,整个公园围绕金海湖进行打造,为了扩大水域面积,施工单位采取提升湖面水位1.8米的方式,能够将水域面积从700亩扩大到1200亩,“整个规划建设水平在国内都是一流的”。 在整个金海湖新区,目前正如火如荼建设的项目就达到58个,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92.32亿元;公共服务设施类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122.08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0个,预计全年将完成投资69.74亿元,为新区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海湖新区,这个从成立之初就承载着建设毕节“双二百”城市核心区使命的年轻新区,近年来在各类城建项目推动下,初步展示出了新型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的魅力。 近年来,金海湖新区按照“一中心、两园、三港、四纵、五横、六大市场、七大组团”建设思路,强力推动产城一体、校城一体、港城一体、景城一体、城乡一体建设,让新区城市建设全方位“动”起来,快速聚集人气、商气,提升城市品位,提高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同时,新区还围绕打造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依托新区得天独厚的城市峡谷风光,在生态环境打造上做足文章,统筹推进“造景”与“兴业”相结合,在着力推进双山大峡谷、金海湖湿地公园、归化水库、箐口水库等城市水体景观建设的基础上,改善人居环境,突出建设一批健身康体养老养生项目和接待中心,挖掘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充分赋予城市“灵性”,使城市生态尽快“美”起来,抢抓毕节全域旅游大发展黄金期,快速聚集人、财、物资源要素,把新区建设成为市级游客集散中心。 “金海湖畔建新区,磅礴乌蒙起征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魅力新区,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正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下,在乌蒙山腹地拔地而起。( 毕节日报记者 孟性荣 张培立 乌蒙新报记者 幸璐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