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毕节市着力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毕节日报 2018/4/28

让春天的“音符”奏响脱贫攻坚华丽乐章

——毕节市着力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扫描

春日时节的赫章县松林坡乡半边街村,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香葱基地里,“广州园”、“上海园”、“长沙园”、“江苏园”、“浙江园”等一个个牌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

长期以来以传统玉米、土豆等种植为主的土地,目前已被成片的香葱覆盖,良好的经济效益,让香葱产业在夜郎故里书写了“地可出黄金”的精彩篇章。

该香葱基地涉及半边街、喜鹊、钱家寨等6个村(社区)2888户12085人,2017年12月被评为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园区,目前已带动518户1917名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这不仅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可喜变化,更是当地群众通过产业选择走上增收致富路的生动诠释。

在大方县瓢井镇中寨村,2018年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开班,100余名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厨艺培训。

据悉,此次技能培训任务由贵州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承担,培训共持续35天,每天培训6个小时,采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员参训合格后将颁发初级厨师资格证。

而为了提高学员参训积极性,此次培训不仅不收取费用,还对参训人员每人每天发放40元补助,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在黔西县的广大农村,经常都能看到农技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的身影。

今年,黔西县充分整合省、市、县农技专家力量,全县共有省、市、县农业辅导员188人、科技特派员30人、科技副职7人奔赴基层一线,掀起了农技人才下基层深入服务“三农”的热潮。

……

春天的乌蒙大地,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象。

行走在毕节的山山水水间,随处可见广大干部群众千方百计谋划脱贫攻坚、因地制宜抢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场景,一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春风行动”,正在乌蒙山腹地声势浩大地展开……

“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这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八要素”,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论”和关键招,是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的妙方要诀,具备这些要素,才能更好地破解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作风革命“三个大考”。

今年以来,毕节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进程中,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以开展“春风行动”为抓手,在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热潮,共同绘就了这个春天里乌蒙山大地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精彩画卷。

在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由扶贫部门整合扶贫资金150万元,建设23个房间42个床位的康养避暑客栈,当地75户贫困户以项目资金作为股金参加分红,解决了群众在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实现了当地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织金县熊家场镇,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帮助下,与省直机关职工绿色农产品(天马传媒)直销中心达成供销合作关系,并签订供销协议,有效解决了当地8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150余户群众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为该镇农副产品“找到婆家”,免去了当地群众的后顾之忧。

在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雄鹰村,当地依托山区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经果林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并采取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最大限度联结贫困群众利益,让群众脱贫有了可靠的产业支撑,走出了一条靠山脱贫、靠山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

在七星关区,为探索创新脱贫攻坚组织考核方式,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取得实效,该区在精准扶贫考核管理上下功夫,以精准脱贫指标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做到考评内容体现“全面”突出“重点”、考评指标体现“共性”突出“个性”、量化考核体现“数量”突出“质量”,着力提升脱贫攻坚考核体系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推动脱贫攻坚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在织金县,为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工作,该县以开展“三个大兴”活动为契机,以发挥党员作用为核心,以推动村级产业发展为关键,着力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创新开展“建四心(紧贴党心、服务中心、办事公心、凝聚民心)支部,育四有(有信念、有纪律、有品行、有作为)党员,创四无(让干部无闲心、让群众无闲人、让村庄无闲田、让邻里无闲话)村寨”活动,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

在整个毕节,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抓好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全市已示范带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80万亩以上;

已种植蔬菜79.72万亩,其中,已种植香葱3.6万亩(年内达10万亩)、食用菌2.42万亩、茶叶16.31万亩、中药材36.13万亩、恒大援建养牛项目种草51.95万亩、经果林90万亩;

市内已有2429所学校、16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签订采购订单,市内超市与经营主体签订合同金额2.3亿元,市外签订农产品订单50个、销售农产品38.22亿元;

已把全市4370名农技人员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与玉米调减示范点成效挂钩,让农技人员深入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让他们把作品彰显在示范点上,把论文书写在毕节大地上。目前已开展技术指导2.49万余人次;

已组建县级国有农投公司74家,用“三变改革”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耕地、林地等资产及各类扶贫专项资金、“特惠贷”资金量化折股到国有农投公司,让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和就近劳务获得稳定收入;

已组建8个督查组驻县开展巡回督查,采取“全随机、全入户、全数据、全留痕、全负责、全反馈、全整改、全通报”督查考核办法,对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开展督查,对县乡领导示范点成效按职务分类进行“月排名、季通报”,为抓好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如同跃动的音符,奏响了这个春天里最动人的华丽乐章,共同组成了当前毕节完善和保障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的宏大局面,成为毕节破解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作风革命三个大考的“金钥匙”,将为试验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