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毕节:新型工业化步履铿锵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毕节日报 2018/5/15

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近年来,毕节市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引进新型工业企业入驻,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07年,市委、市政府成功引进力帆时骏入驻毕节,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煤、电、烟为基础支撑的传统工业格局,拉开了毕节市从传统工业到新型工业转型发展的序幕。此后,毕节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引进新型工业企业,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位于金海湖新区的东冶实业集团毕节装配式钢骨建材项目就是我市新型工业企业的“后起之秀”。

近日,记者在该项目车间内看到,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块块钢板在数控机床上,先被标准化切割,再进行热胀冷缩校正和焊接。不多久,一块“H”型钢骨诞生,完成了“第五代”新型建筑的第一步。

东冶集团是一家集新型建材、研发、建设和产业开发、路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在钢骨结构的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发应用方面,现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

“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实践第五代建筑主体结构质的飞跃,革新传统建筑理念,实现‘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像搭积木一样盖高楼’的建筑理念,为引领毕节的装配式建筑步入全国先进行业起到示范作用。”东冶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2013年,东冶集团通过招商引资入驻毕节,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8亿元,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2015年5月,项目开始投产,有生产线9条,年产10万吨以上暨型钢立柱、型钢叠合梁、免支撑桁架叠合板、免支撑桁架铝板及异型钢构建材等。2017年,该项目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实现税收近2000万元。

在毕节,像东冶集团毕节装配式钢骨建材项目一样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还有贵航新能源、皇冠建材、赛德丽磷酸铁锂等项目。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只是毕节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2014年,毕节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得科技部认定,毕节市新能源汽车装配制造产业从此跻身“国家队”,这一殊荣,带来了毕节市新能源汽车装配制造产业发展的“春天”。

在这一背景下,2017年,印度第三大摩托车生产商TVS公司机关负责人先后5次到毕节兴国新能源考察后,与兴国集团签下了5年3亿美金的零部件供货合同。

目前,毕节正以金海湖新区为载体,以力帆时骏载货汽车、兴国新动力等项目为依托,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市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力量。

而在毕节,像兴国集团一样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还有金沙奥斯科尔公司,其生产的电子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亚、东欧等市场,充分带动全市IT、电脑、音响、家电、LED照明等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先进装配制造业和大数据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贵州乌蒙山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的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和以毕节大曲、蓝雁农牧科技、雪榕科技、康星油脂、冠香坊、金沙窖酒、贵奇酒业、金沙古酒等企业发展为重点的特色食品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接二连三、以二带一”的有机结合。

在引进和培育新型工业的同时,我市抢抓国家能源局批复《毕节试验区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快释放先进产能,积极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通过煤电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以煤为“媒”,发展资源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打造新型能源化工产业,促进煤电一体化产业集聚。目前,中石化织金煤制聚烯烃、渝富纳雍煤制清洁燃料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黔希煤化工项目已于2017年10月点火,煤炭能源价值的倍增效应显山露水。

此外,以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为主的新能源项目也初见成效,威宁、赫章等县已经形成了风电产业集群。

如今,我市已经逐步形成以新型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新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特色食品等产业集聚的格局,新型工业经济推动毕节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