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载体引领产业调整 搭平台助力群众增收
——毕节市农业园区建设综述
大方县恒大育苗中心
9月24日,天气晴好,毕节到处是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
时值周末,在七星关朱昌农业现代园区,随处可见游客们玩乐的身影:或水中划船、或岸上骑车、或在亭子里休闲纳凉……尽情享受秋日里的休闲时光。
而在整个毕节,在黔西水西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金沙台金现代观光农业科技园、威宁泰丰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各农旅融合型园区,目前已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地,“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发展战略成效初显。
这是近年来毕节通过建设农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3年以来,毕节抢抓“5个100工程”建设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建设,毕节省级农业园区从2013年的12个,增长到2017年的61个,位列全省第一。
尤其是2016年底,毕节作出了“乡乡镇镇建农业园区”的决策部署,推动全市农业园区建设进入新的跨越发展阶段,今年全市新增农业园区198个,总数达到326个,其中省级61个,市级25个,县级30个,乡级210个。一个个星罗棋布。今年1至9月,农业园区完成投资136.45亿元,累计入驻企业达981家,发展合作社1467个,建成产业基地151.57万亩,实现产值180.87亿元,直接从业农民37.41万人,辐射带动从业农民67.54万人,覆盖扶贫对象19.89万人,扶持带动贫困群众10.4万人。
农业园区,已成为毕节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和样板区,为引领和推动毕节现代农业发展装上了新引擎。
一
毕节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乌蒙山,特殊的气候条件、海拔落差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特点,客观上为毕节发展现代山地农业提供了天然优势。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一条更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路子,让一方山水更好地养活一方人,成为近年来毕节在推动农业发展上不断探索实践的必选题。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建设,目前毕节市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涌现出了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功能分区清晰、建设速度较快、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园区,涵盖了毕节绝大部分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包括蔬菜产业园区54个、中药材16个、畜牧业26个、经果林73个、茶叶17个、花卉15个、马铃薯8个、杂粮5个、食用菌9个、渔业2个、烤烟1个、休闲农业62个、循环农业38个,建成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152万亩,有效发挥了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其中,威宁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七星关朱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金沙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先后被科技部批复为贵州毕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园三区”建设;金沙台金现代观光农业科技园和威宁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泰丰生态农业观光园被纳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并于2014年12月同时被评选为贵州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金沙台金农业观光园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织金县竹荪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和金沙县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被评为全省十大现代高效农业样板示范园区。
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业逐步成为更多人选择出行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而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迅速产生了叠加效应——不仅有效拓展了农业空间,更有力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旅融合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载体,在乌蒙大地铺绘就了一幅幅崭新的农业农村新画卷。
近年来,毕节围绕抓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丰富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资源,在推进农旅融合不断探索,努力把园区打造成既可观光、又可参与体验的园区,而生产出的产品则成为既可品尝、又可带走的旅游商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效果明显。
在农业园区建设推动下,目前,毕节共有休闲乡村旅游经营户632个,其中农家乐、休闲园区(农庄)分别有557个、75个;从业人数7770人,其中农民从业人数6414人;带动农户6875户;接待游客633.19万人次;年营业收入3.29亿元;资产总额63.34亿元;经营面积9.6万亩。完成各类农村人员就业技能培训22697人。
而建设农业园区的关键是示范和效益,既要做给农民看,又要带着农民干,以此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打造一个点带动一大片,实现区域产业大发展、农业结构大调整的目的。
其中,大方雪榕食用菌产业园区,建成占地844亩生产连栋大棚429个29万平方米,实现日产食用菌120吨,目前已解决当地2900人就业;金沙县禹谟镇酱醋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以酱醋加工业为龙头,年产酱醋1.3万吨,带动当地1000余户农户从事4000余亩原料生产;纳雍县玛瑙红樱桃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当地2000余户农户种植樱桃2万余亩,仅今年上半年,入园游客便达到70万人次;威宁猴场苹果产业示范园区,建成300亩标准化精品苹果基地,带动园区所在格寨村整村推进种植精品苹果,采取土地或现金入股运作,目前已有230户1226个村民入股,种植标准化连片苹果7850亩·····
在农业园区建设推动或产业辐射带动下,周边群众与园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更多贫困户的利益得到了有效联结,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目前,全市326个农业园区覆盖贫困村498个,覆盖贫困人口5.71万户19.89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比例达21.52%,农业园区不仅成为引领山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引擎,并已逐步培育成长为毕节产业扶贫的重要阵地,为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