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创辉煌 砥砺奋进谱新篇
——毕节公路管理局“建、管、养、服”工作发展回望
1988年、2017年毕节国省干线路况对比图
毕节试验区成立3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毕节公路人在山峦纵横的乌蒙山区开山凿路,遇河架桥,用“铺路石”精神造就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国省干线公路。30年来,毕节公路人夙兴夜寐地修路、巡路、护路、管路,构建起四通八达的公路出行环境,倾心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体系和高效可靠的保障体系。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首来时路,毕节如今实现了国省干线公路从疏到密,从泥石路到沥青路,从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的基本通达需求到通江达海的质的飞跃,夯实了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的交通基础。
提级改造后的G326与毕威高速交相辉映
强通行能力 三千里干线公路联通八方
1988年,毕节公路管理局管养公路总里程为1335公里,其中国道2条530公里,省道7条629公里,县道6条176公里;二级公路以上里程108公里,三级公路里程121公里,四级公路里程362公里,等外级公路里程为744公里;沥青路面里程211公里,泥路里程1124公里。
毕节试验区建立初期,毕节国省干线公路主要还是以泥路为主,公路路况、通行环境和运输能力都较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流量骤然增加,干线公路路况急剧下滑,公路通行能力捉襟见肘,解决“黔道烂”的顽疾已迫在眉睫。
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1996年春,毕节公路人积极响应对国省干线进行重点治理的贵州省公路“保畅工程”。上千名公路建设者战高温、斗酷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管养公路技术等级、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联结城乡、干支结合的公路交通网络。
截至2017年年底,毕节公路管理局下辖8个公路管理段,管养公路总里程为1550公里,其中国道997公里,省道449公里,县道105公里;二级公路以上里程918公里,三级公路里程632公里;水泥路面里程13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里程773公里,沥青表面处治里程764公里。
数据变化的背后,凝聚着一代代公路人的汗水、心血甚至生命;一条条交错纵横、不断提级改造的国省干线公路上连高速公路大动脉,下连通村通组公路毛细血管,倾情助力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新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公路管理局坚持党建统领,聚焦建设提速、服务提质、改革攻坚三个重点,苦干实干,精准发力,连续3年荣获全省公路系统考核一等奖,连续5年荣获毕节市双考双评一等奖,获省交通运输系统2015-2017年度先进集体荣誉,创造了毕节公路建管养工作新高度,开创了毕节试验区干线公路发展新局面。
公路改造中使用“多功能一体摊铺机”
强提质改造 路况技术等级实现新提升
为进一步改善交通出行条件,1998年,根据“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毕节公路管理局利用贷款资金启动对国省干道提级改造和油路大修,全面实行二级公路开征车辆通行费用于还贷。
2001年,贵毕高等级公路建成,成为连接贵阳和毕节的公路大动脉,极大地改善了毕节通往外界的公路通行条件。
2000年至2002年,全省实施1.3万公里干线公路油路改造工程,毕节地区5个不通油路的县(区)公路状况得到根本改变。从2002年开始,毕节公路人集中力量,大规模改造中低等级公路,全方位实施公路“四改三”工程,公路通行水平不断提升。路面技术由原来晴天扬尘、雨天泥泞的泥路路面、泥级碎石路面,发展为级配碎石基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昔日蜀道难,今日黔道烂”的现象得到全面改观。
2013年11月,贵州省政府制定下发了《贵州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攻坚方案》后,全省掀起了干线公路建设攻坚战的高潮。毕节试验区抢抓政策资金向普通公路倾斜的重大机遇,加快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提升工程,取得了突出成效,二级公路里程和路况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路网结构得到极大优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毕节公路管理局公路机械养护设备还处于“无”的状态,日常养护施工都靠工人手工劳动。随着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加快公路养护事业的技术进步和提高养护管理水平越来越重要。
进入21世纪,毕节公路管理局加大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投资,引进路面养护车、同步碎石封层车、沥青拌合楼、沥青摊铺机、重型压路机、粉料撒布车、护栏清洗车、除雪车、割灌机、切割机等先进养护设备;在公路预防性养护中大量使用超粘磨耗层、微表处、纤维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大厚度水稳施工一次性成型技术,沥青旧料厂冷再生、厂拌热再生施工新技术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使用抗车辙剂、融雪剂、防水抗油剂、融雪化冰、高性能冷补沥青坑槽修补、抗凝冰沥青改性剂等新材料。“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养护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抗御灾害能力。
2012年至2016年,全局建设完成机械化施工养护站6个,在省内首家实现国省干线机械化施工养护站建设全覆盖,增强了国省干线公路应急保障能力。
进入“十三五”期间,毕节公路管理局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十六字方针,积极建立健全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养护管理制度化、养护作业标准化、养护工程精细化、养护生产绿色化、养护应急军事化、养护服务多样化等方面转型成效明显,路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2017年,全局清扫车、综合养护车等各类先进养护机械设备达390台(套),初步建成“日常养护、路政管理、应急保障、公众出行服务”四项功能深度融合的“四位一体”公路综合养护站体系。
畅安舒美贵毕路
强路政管理 行政执法能力实现新进步
毕节公路管理局现有路政及治超执法人员364人,担负全局管养公路的路政管理及超限运输治理工作。
长期以来,路政管理工作始终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 “心中有路、心中有民、阳光路政”品牌打造、路政执法大走访活动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等专项工作;持之以恒推进路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路政执法形象;不断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落实责任追究办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路政执法工作实现从被动执法向主动亮剑执法转变。
按照国家和省、市治超工作要求,毕节公路管理局加大路面执法力度,推进路警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加强货车非法改装和货运源头管理,加强违法超限超载信息的登记、抄告工作,规范流动治超,强化卸载(转运)、处罚等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治超工作,始终保持对超限超载车辆重拳出击、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
“十二五”时期以来, 全局共查处超限运输车辆6万余辆(次),查处路产损害赔偿2000余起,清理路面堆积物5万余立方,制止违法建筑1000余处;累计办理行政许可274起,实施行政处罚1117起、行政强制18起,路政案件结案率、路损案件追偿率不断提升。
结合“整脏治乱,文明在行动,满意在公路”活动的开展,切实推行“公路+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模式,通过规范边沟搭盖、设置隔离网、强化公路绿化、路地合作等方式加大对公路路域环境的整治力度,打造S209线、G326线、S307线等 “畅、安、舒、美”示范路,助力毕节试验区“五城同创”工作。
省交通系统文明窗口黄泥塘养护站服务区
强服务保障 便民服务功能实现新超越
近年来,毕节公路管理局不断深挖“公路+”模式,积极与地方职能部门沟通,拓展公路服务外延和内涵。与公路相关产业、单位协调,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引导各方结合各自角度及诉求,参与公路建管养各方面工作,形成“多方参与,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提升公路文明服务水平,将普通国省道真正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资源路、产业路和致富路。
2016年,毕节公路管理局组建全省公路系统首家“综合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以构架综合业务管理、交通监控监测、应急指挥、公众出行服务为主要功能;与气象、交警部门建立长享长效机制,共享全市营运载重货车、气象预警、出行服务信息,逐步实现多部门的信息联动,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方便的出行信息服务。
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运营高效的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是新时代公路服务提质的具体体现,毕节公路管理局积极拓展建设思路,引入企业参与服务区建设。以贵毕公路西溪综合服务区建设为契机,与中石化毕节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秉持共建共享理念,携手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齐全、运营高效的综合服务区。积极与七星关区人大、区政府沟通协调,由区人大出资30万元、区政府出资150万元、毕节公路管理局出资30万元,共同打造了川黔两省交界标志性景观台——S106线赤水河观景台。
历年来获得的部分荣誉
强公路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目标
毕节公路人在多年的生产和生活中,紧紧围绕公路建管养中心工作,始终将公路文化建设作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来整体把握,统筹推进。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凝聚精神共识,厚植行业文化,积累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起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文化高地。在1986年成立了行道树文学协会,创办《毕节公路报》,在1993年创办的全国首家公路行业文学刊物《公路文学》享誉省内外。
进入新时期,毕节公路人积极利用新媒体,建设门户网站,开通“毕节公路”微信公众号,打造“指尖上的微课堂”;不断丰富公路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内涵,拓展信息来源和发声渠道,传播毕节公路好声音,塑造毕节公路新形象,极大地提升了毕节干线公路工作动态和文化建设成就的宣传高度。制定《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积极打造“五型机关”,开展“三创三树”文明创建活动,完善职工书屋、职工之家设施建设,举办“道德讲堂”“读书沙龙”“春节团拜会”,建立 “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工人讲习所”;全面营造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把文明创建作为凝聚正气、塑造形象、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时代精神、职工队伍建设、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播提供更广泛的平台。2016年11月,建成毕节干线公路文化馆,践行历史承载使命,文化放飞梦想,有效阐释了毕节干线公路文化内涵,升华了毕节干线公路文化主题,凸显了毕节干线公路文化特色。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文明之花开遍国省干线公路:全局有3个全省文明单位,3个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个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3个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全国、全省劳模以及各级劳动奖章获得者不断涌现……
新思想领航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交通强国西部试点省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毕节公路人当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精神,中流击水,奋楫前进,开启毕节干线公路新华章,驰而不息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贡献“公路力量”。(文/图 毕节公路管理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