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毕节市交通事业发展纪实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毕节日报 2017/11/13

立体交通齐头并进 通江达海畅通无阻

——毕节市交通事业发展纪实

毕威高速天桥特大桥

毕威高速公路赫章互通立交

黔西雨朵镇扯泥村

毕镇高速公路二龙关省际收费站

毕龙高速公路清丰枢纽互通

过去,资源极其富有的毕节因交通闭塞、人们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生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着主流。

千百年来,奇山秀水在赋予乌蒙大地多姿风景的同时,也阻隔了其迈向更为广阔天地的脚步,受交通瓶颈的制约,毕节历来有“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一说。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从古驿道上的马蹄绝响,到国道、省道的蜿蜒曲折;从贵毕公路上的车流拥堵,到县县通高速的风驰电掣;从单一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到火车、飞机三位一体的完美呈现……穿越深邃的历史时空,放眼地处乌蒙高原腹地的毕节,立体交通的齐头并进,让天堑变成了通途,并开启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新局面,强有力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

8月30日,全省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启动大会召开,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正式启动。毕节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补短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决心要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当前,在毕节广大农村,抢抓大好天气,修建通组公路的场景随处可见。

初冬时节,在黔西县太来乡龙江村,从贵阳打工回乡开展蛋鸡养殖的蒋兴义忙得满头大汗。说起返乡创业,蒋兴义最先想到的就是交通变化。“要致富,先修路”成了试验区人的共识。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位于西南腹地的毕节,北临蜀水、西拥滇山,堪称“鸡鸣三省钟灵地”,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

然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并没有让毕节人享受到“坐拥核心”带来的便利。相反,磅礴的乌蒙大山,无情地“锁”住了毕节通向外界的联系,就连明代理学大师王阳明,也只能无奈地发出“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叹息!

千百年来,勇敢而倔强的毕节人,从未停止过追逐便利交通的梦想。

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筑“石门道”,至明代兴建“龙场九驿”和“茶马古道”;

2001年贵毕高等级公路通车,毕节人“缩衣节食”修建的“志气路”贯通了;

2012年12月31日,杭瑞高速遵义至毕节段正式通车,标志着毕节结束了“零高速”的尴尬历史;

2015年10月22日中午12时,厦蓉高速织金至纳雍段正式通车试运营,标志着毕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县县通高速目标。

随着9月29日,毕节至二龙关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毕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757公里,创造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毕节速度”,开启了毕节交通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新局面,基本构建起了“中心集聚、多极辐射、互联互通、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的高速公路网络。

至此,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出门是山,抬头是山,翻过一山,又见一山,古老而神秘的毕节,将以全新的形象和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高速公路通了,老盐巴路不用走了,上云南,下四川都方便了,这是过去做梦都不会想到的事。”每一条公路贯通的日子,总让吃够了交通苦头的毕节人感叹不已。

“三口白米饭一口肉”的生活,是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发达村村民周祖奇共享交通建设带来的红利后的感叹。“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打通岩头才有路。”这是大方县马场镇大石村,年过半百的女支书郑仕芬渴盼交通突围的心语。

2016年10月24日8点30分,大方南站名叫“奢香夫人号”的首趟列车往省城贵阳方向开去。

对于大方人来说,这一天,让他们足够惊喜。或许被困在不临江、不达海的乌蒙大山中的时间太长,人们太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早在2012年织毕铁路开工建设的时候,大家就对照建成通车的时间表掰着手指头倒计时。

果然,这一天真的盼来了!大方南站正式建成通车,“奢香夫人号”从大方南站缓缓驶出。一位老人激动地说:“等这一刻我们等了太久!20多年前,得知其他市、州开通火车时,我就想,什么时候家乡也有火车开来。”

而这,仅仅是毕节铁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6年1月10日,纳雍火车站开始运营通车。

2016年10月24日,大方火车站通车。

……

几年来,毕节铁路建设迅速。而目前,规划建设中的纳雍至六盘水铁路、昭通至黔江铁路、渝昆铁路、六威昭城际铁路六威段、毕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大方电厂专用线等建设也紧紧跟上发展的步伐。

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现代运输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毕节市是全省唯一的地市级政府所在地不通铁路的市,已建成的几段铁路对于毕节市而言,均为“擦边”、“过境”性质。

毕节铁路建设的基础薄、条件差,建设难度大。近年来,毕节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战略目标,按照“铁路综合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战略定位,制定了“三横三纵”铁路建设网络规划,铁路从无到有。成贵铁路、隆黄铁路、昭黔铁路、毕水兴城际快铁在毕节市形成四线共廊,建成运营普通铁路450.67公里。

所有铁路建设中,最受毕节人关心关注的当数成都至贵阳的快速铁路。成都至贵阳铁路,毕节境内里程约125.336千米,投资概算约170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工程投资完成80多亿元。目前,各项工程建设正常推进。

可以预见,快速发展的铁路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

2013年6月16日,随着来自北京和贵阳的首航航班降落毕节飞雄机场,标志着飞雄机场正式通航。通航当天,“我实在是太高兴了!”这是大家听得最多的话语。

至此,毕节各族儿女实现了世世代代的“飞天”梦想,迎来了梦寐以求的航空时代。

而在梦想照进现实的背后,是一直以来,毕节人克难攻坚、奋勇前进的艰难历程。

从2007年2月启动前期工作,到2009年7月立项、9月奠基,再到2010年7月和2011年2月、3月环评、可研、初步设计批复……经过4年多漫长的前期工作之后,毕节飞雄机场在2011年5月6日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之后的时间里,毕节飞雄机场建设进入了快车道:2012年12月16日,飞雄机场飞行区通过验收,2013年1月29日完成校飞工作,3月6日空管工程、中心变电站等工程通过验收,4月16日完成第二次校验飞行,5月12日航站区及附属工程竣工验收,5月14日完成民航专业工程竣工验收,5月15日完成传统程序试飞,5月29日通过行业验收,再到6月16日的“一飞冲天”,标志着毕节航空时代正式来临。

10月29日,毕节开通到温州的新航线。截至目前,毕节已开通近20座城市航线,已连接上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多座大城市。

飞雄机场的投资修建,构建起了毕节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新格局。令人震惊的是,飞雄机场用3年时间便建成通航,创造了国内高海拔,多雨凝冻地区同类机场建设通航速度最快的优秀成绩。

干群聚力打拼,“飞天美梦”成真。飞雄机场建成通航,标志着毕节市川滇黔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对于提升毕节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做大做强旅游业,开发优势资源,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今,毕节机场作为毕节市对外往来的重要窗口,已成为吸引外界投资的重要标志。在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知名度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立体交通体系将毕节载入“快时代”,缩减了与整个世界的时空距离,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正用更加热情、开放的胸怀,立足于从未有过的高度,经营和创造未来。

毕节试验区人民不怨天尤人、不等靠观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主动干、主动闯,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毕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也显著提高,新技术、新手段得到大量应用,基础设施功能日益增加,承载能力、系统性和效率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交通建设方面,骨干交通的突飞猛进、“毛细血管”的不断完善,“走出去”与“引进来”就在方寸之间,这必将成为助推毕节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打造改革发展升级版的攻坚利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交通条件的全面改善,一个南接贵阳、北达四川、东接遵义、西连六盘水,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形成,这必将成为打赢“113攻坚战”的加速器和新引擎,极大地鼓舞了毕节试验区900多万干部群众。在上下同欲、内外合力的经济发展热浪中,一个山川秀丽、人民富裕、政通人和、产业兴旺的毕节正以崭新的形象,改写着古老黔西北的闭塞和贫穷历史,一个更加富裕和谐美丽的新毕节,必将在袓国西南的乌蒙大山之中,强势崛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