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毕节市武警支队助力驻地脱贫攻坚侧记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毕节日报 2017/11/23

用行动谱写鱼水情 

——武警毕节市支队助力驻地脱贫攻坚侧记 

齐心协力修路忙

鱼水深情

向结对贫困学生赠送学习用品

传递党的好声音

“老乡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你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到2020年我们要与全国同步小康。今天我们武警官兵和地方党委政府一起来为这条致富路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大家切切实实过上满意的好日子,相信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11月18日,武警毕节市支队官兵来到七星关区林口镇新庄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党的好声音。官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当地群众宣讲党的政策,解答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为他们送去种植、养殖技术。

“我们村里的孤寡老人将来养老怎么办?”“我想办几个大棚种蔬菜要做哪些准备,土地承包合同怎么签?”“我家的鸡怎么总是养不多,规模搞不大?”“我家的猪这段时间总是不下料,怎么解决?”……乡亲们接二连三地提问,似乎忘记了正在连绵下着的雨。大家围在一起认真倾听武警官兵的宣讲解答,冬日的新庄村暖流涌动。

“学习党的十九大,贵在知行合一。我们驻守一方就要积极作为,践行宗旨。毕节作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武警官兵用实际行动支援驻地脱贫攻坚责无旁贷。”武警毕节市支队政治委员黄夷的一席话让乡亲们信心倍增。

携手共建致富路

也是在这一天,七星关区林口镇新庄新田组和新桥组的村民喜在心里笑在脸上,大家早早地来到新田组村民冯义翠家的院子里集合。有人生怕官兵到了别人不知道,自发赶到路边“放哨”,等待专程从市里赶来的武警官兵。

“前几天就听村里的干部讲了,武警部队和政府一起要将我们这条盼了几十年的路修通。这是为老百姓造福的好事,我和村里的老乡是自愿来帮忙的。”67岁的姜启发老人声音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林口镇与云南和四川毗邻,素有“鸡鸣三省”之称。1935年,红军长征曾经过此地,并在此召开了中共党史上有名的“鸡鸣三省”会议,林口因此闻名。

新田组和新桥组相距不到1公里,可就是这1公里的山路成为几十年来两组村民相互走动的“苦隘”。新桥组的村民往新田走需要绕道大银、燕子口两镇地界,骑车需要40多分钟。

“不是我们不努力,实在是这里的工程量太大。村里的青壮年为了养家都外出务工去了,留下老人小孩看家,修路没有人力根本不行。再说这一截路坡度大,转弯的地方要修涵洞、打堡坎,实在是有心无力。”47岁的邵国文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壮年,这几年凭着手艺养猪维持家庭生计,由于交通因素,从家里到村里和镇上办事都需要绕道出行。“这些年光是骑摩托车绕这些路都不知烧了多少的油。”

10时40分,随着 “新庄村致富路开工!”的号令,鞭炮齐鸣,武警官兵、当地干部群众在修路点一起握铲扬锹,为美好生活“开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看着现场热闹的施工场面,村主任周尚兵心里无限感触:打通新庄村百姓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了武警毕节市支队、七星关区烟草办的大力支持,修路所占土地乡亲们无偿出让。

路修成以后,从新桥组到村委会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路程,方便了两个村民组近1000人的出行办事和娃娃们上学。

路程缩短了,心更贴近了。

助学帮困送温暖

“好好学习,叔叔哥哥们就是你坚强的后盾。”武警毕节市支队勤务中队指导员张琦对刚与中队官兵结成帮扶对子的严鑫和邵家念说。11月18日,该支队勤务中队、三中队和七星关区中队分别与新庄村5名家庭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14岁的邵家念就读于林口中学九年级,父母多病致使家庭生活紧张。或许因为家庭缘故,这个小伙子性格上略显内向,但他在学习上十分刻苦。勤务中队官兵承诺在生活和学业上尽力相助,让他全身心投入学业。

桥边组的邵菊就读于毕节一中,恰好学校放假,邵菊的父亲邵国文带着女儿来“认亲戚”。七星关区中队指导员拉着邵国文的手说:“以后咱们就是亲人了,一回生二回熟,希望你们不要见外。”接过武警官兵赠送的学习用品,邵菊激动得脸都红了。

看见两个小妹妹要叫自己叔叔,三中队排长抢先开口作自我介绍:“我叫江涛,是武警毕节市支队三中队排长。我今年刚从军校毕业,比你们大不了几岁。这几个战士有的年纪也才十七八岁,叫哥哥也行。”

江涛向帮扶对子张莲和杨华颖赠送学习用品,并告诉她们,中队官兵还与另外的两名困难学子结对帮扶,有机会让他们见见面,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张莲在家中排行老四,有两个姐姐一个读幼师另一个读毕节医专,第一次面对“兵哥哥”显得还有点紧张,而一旁的杨华颖说:“我不晓得怎样说,总之很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我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回报他们。”

“老班长,保重身体!我们有空再来看你。”当燕世伦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强压着激动的心情将勤务中队官兵送到门口,目送他们离去。

老伴去世,儿子病倒,这两年,退伍老兵燕世伦孤独苦闷。武警官兵的到来使得这个冷清的农家小院顿时热闹起来。这个曾经上过战场的老兵看见身作军装的队伍出现在院子,内心激动难平,进屋拿出烟和茶,热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摆谈中提起当年的故事,燕世伦神采奕奕,滔滔不绝,官兵们听得有滋有味。官兵相约改天邀请他到部队来做客好好“叙叙旧”。

80岁的老人余松柏人如其名,耄耋老人身体健朗。政府给余松柏修了新房子,因为老伴去世得早,独居的他还是有点孤独。从武警官兵们背着米、面、油进门,老人的笑容就一直挂在脸上,忙前忙后招呼大家。已满服役期的老兵胡洋是部队的炊事员,他当即和战友犹贡松、张浪、陆文一道涮锅洗碗,打扫卫生,准备为老人做顿饭。小伙们做好了饭菜,老人邀请大家一起吃,战士们也“不客气”,陪着他有说有笑地吃了一顿午饭,临走时,胡洋与战友为老人备了些零花钱。

撒一片阳光留一片真情。

今年以来,武警毕节市支队先后投入近20万元为驻地脱贫攻坚贡献力量:3月,为大方猫场镇联合村修建致富路4.8公里;4月,与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6名学生结成帮扶对子;9月,积极支持毕节日报传媒集团发起的续接性公益项目“童心飞飞”小书橱行动,为威宁县黑石头镇15所村小(教学点)97个班捐赠图书、书橱。官兵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驻地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