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市坚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把就业创业作为决战贫困的关键一招,探索创新就业机制,破解就业门路少、组织化程度低等难题,有效加快脱贫攻坚步伐。2016年以来,全市实现18.79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56.37万名贫困人口跨过现行脱贫标准线。 金沙县西洛街道“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画卷 创新就业岗位开发机制。一是扶贫公益岗位。由各级财政“出大头”,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预算补贴一点、公务经费挤一点、用人单位解决一点、社会筹资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发护校、护路、护林、护医、护厂、护河、护寨、治安巡防、养老护理、环卫协管员等“10+N个一批”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安置尚未脱贫且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今年以来,新开发就业岗位6.5万个,已招募上岗1.1万余人;二是服务项目岗位。采取每年分别从“三支一扶”“千人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中拿出50%和60%的岗位,优先招募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创新设立“一村一名脱贫攻坚志愿者”,从贫困家庭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中招募等方式,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大专以上毕业生就业问题。目前,全市已招募539名脱贫攻坚志愿者到贫困村从事就业扶贫工作;三是事业单位岗位。对省、市统一招募到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从事扶贫工作或基层服务项目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工作满两年后,按规定在当地编制限额内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预计到2020年前,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解决1400人就业;四是企业聘用岗位。按照企业用工需求,针对贫困群众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训输出。同时,鼓励和支持市内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示范基地,以及探索“合作社式扶贫车间”“居家式扶贫车间”,为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提供岗位。目前,通过全国工商联牵线搭桥,与部分企业达成了培训输出厨师、石材技工、家政人员、绣娘、货车司机各10000名的“五个一万名”合作共识;五是政校合作岗位。以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实践孵化、创业服务地方、创业理论研究5大工程为引领,12个子项目为依托,探索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校政合作模式。目前,已建成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入驻基地项目67个。 创新就业平台搭建机制。一是劳务公司平台。在县(区)筹资成立国有公益性就业扶贫劳务公司,在乡镇设立分公司或工作站。劳务公司由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代县(区)政府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主要开展就业扶贫公益专岗人员的招募和管理、贫困劳动力信息采集、职业技能培训、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劳务输出和派遣等业务。目前,各县(区)已组建劳务公司10个、劳务分公司或工作站204个,累计投入注册资金2700万元、投入办公经费345万余元;二是“村社一体”平台。组建村级就业扶贫劳务合作社,按“村社一体”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理事长,将本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自愿加入的农村劳动力纳为社员,结合劳动技能、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股金额度的评估,将社员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资产后入股合作社,进而确定村集体、合作社、社员的分红比例。目前,全市已经组建村级就业扶贫劳务合作社2057个。百里杜鹃桥头社区通过成立桥头社区劳务合作社,组织输出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315人次,人均劳务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三是劳务协作平台。在各县(区)分别成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各村探索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员制度,在每个村招募1名劳务输出联络员,通过“定人到村、定责到人、定期召集、定薪留人”的方式,明确联络员工作职责,为输出地贫困劳动力与输入地企业“牵线搭桥”,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全市已确定了3641名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就业创业工作联络员;四是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云上贵州”,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劳动力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就业创业APP和微信平台为一体的“毕节就业云”,将全市农村劳动力信息和岗位需求信息录入平台,共享共用,推动招工和就业无缝对接,破解企业“招工难”和劳动力“求职难”的问题。目前,在“毕节就业云”平台上可共享全市422万名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和市内外27.8万余个岗位需求信息。 创新就业落地保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聚合力。将就业扶贫工作列为政府“一把手”工程,市、县两级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扶贫和就业的领导为副组长,人社、扶贫、财政、教育、移民、督办督查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研究部署和督促调度工作。采取“月督查、季通报”和专项考核的方式,推动就业扶贫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全员培训增动力。整合人社、扶贫、农委、工会、妇联等部门培训资源,以本地职业院校为主体、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市外优质培训机构参与竞争,择优任用培训机构,针对培训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自身意愿和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培训,并将就业率达50%作为培训机构重要考核指标,形成培训和就业一体化格局。从2017年起,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万名贫困劳动力培训,今年计划培训8.13万人。到目前为止,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64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5万人、民族特色手工艺培训816人、其他类别培训1.1万人;三是内外协作强推力。用好用足对口城市和社会帮扶力量,采取在市外建立毕节籍人士就业创业人员服务站、在市内设立相关城市人才市场毕节分场和就业培训分机构,以及组织人力资源、职业院校和企业,贫困劳动力和企业合作洽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广东省等经济发达地区和省内其他用工需求大的城市开展劳务协作,借助外部力量促进就业创业。目前,仅广州市就在毕节举办了11场“广黔同心·携手同行”招聘会,330多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22000多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3200多人。(毕节市委改革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