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个信念缔造的绿色奇迹

2020年10月14日 10阅读 来源: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6/28

30多年带领村民植树造林不辍;29个光秃秃的山头变身绿海——

一个信念缔造的绿色奇迹

2007年9月,刘安国获“全国绿色小康户”荣誉称号;2015年3月,刘安国获毕节市“造林绿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7月,刘安国获毕节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栽了一辈子树,从没想过这些荣誉,这也是刘安国与树相伴的意外收获。

1965年,刘安国来到马场之初,就开始了走乡串户的调研,走遍了马场的山山水水。

半个月后,他找到当时的马场公社书记刘世晶:“老刘,我观察街背后毛栗坡好种树,那里离街近,好管理。在这里办一个林场,你看如何?”

刘世晶说:“区长,你开玩笑,那是屙屎不生蛆的大火草坝。我从当大队支书起,就在上面种树。好多年了,哪里还有一棵?浪费了好多树苗,白白花去好多的劳动力。要栽,另找别个山头栽,不要在那里打主意了。”

“就是因为这里是区的中心带,才要在这里搞示范。”刘安国说,“虽然地皮薄,我看,只要功夫到家,相信它会栽得活。”

“那要看区长的本事了。”

“不要看区长本事,要看群众的智慧,群众的干劲。”刘安国说,“我们两个分工,你和公社干部组织全公社群众,我动员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师生参与。就这样,如何?”

“定就定吧。”刘世晶说。

开工这天,以大队、小队开荒为单位,划分责任地,机关单位学校,也是如此。先开荒,后砌坎,顺坡随形,搞成梯土。

开始时,有社员悄悄议论,这里年年种树都没见活一棵,这区长还能有“魔山法”?新官上任三把火,看这火烧得燃不。

很快,山坡改成梯土,顺山环绕。大家原来观望的心态改变了。从懒懒散散变自信勤快,越做越欢,还搞起对手赛:赛进度、赛质量。

本来计划春节前开荒培土,春节后种苗,不想春节前各队树苗种植任务已完成。

毛栗坡造林成功后,各公社都相继效仿,按刘安国的方法作出各自的规划并付诸实施。而今,这些林场成了森林。

原马场区副区长侯孟基介绍,刘安国在马场工作期间,先后带着群众造了水窝寨、水草坝、抬沙、衙院、白岩脚、奢氏宣慰屋基等十几个林场和青杠坡茶场,面积达两万多亩。

大山,是一个村的名字,只因这里山高坡陡路崎岖。

刘安国的家就在大山村,大方县对江镇境内。

一直以来,刘安国看到大山村周边光秃秃的山头,心里总感觉无着无落的,他想把这些山头也栽上树。

“一旦下雨,山洪就冲下来,冲坏房屋庄稼不说,还对老百姓的生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刘安国说,“我觉得这是我们自己欠下的债,得想办法还上。”

1981年,刘安国行动了。

他找来时任村副支书的陈顺兵和村民刘永方、丁兴明、丁兴全,共同承包了大山村罗家寨、刺莓岭、马头边3个村民组的荒山。

大家问刘安国:“地承包下来了,没钱栽树,咋办?”

“没事,我想办法。”刘安国说。

他来到大方县林业局,要贷款栽树。

“我们可以贷款给你,但是没有树苗,你咋个栽?”林业局的领导问他。

“没事,我想办法。”刘安国说。

从林业局贷了500元后,刘安国到坡脚区林业站购来175公斤杉树和柳杉种子,自行育苗。

为了筹集造林款,刘安国卖掉自家的猪、马、牛来买树种,还多次向亲朋好友借款,他以自己的财产作抵押,贷款8800元用于植树造林。

1985年,“八五”林场建成。

1997年,刘安国才将这笔贷款的本息还清,总额1.1万元。

“那时我的工资95元,留下十几元生活,其他全部用在种树上了。”刘安国说。

动辄几百个村民自带干粮,跟着刘安国上山栽树,冲着的就是刘安国的无私。

1989年,刘安国正式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带动群众植树造林。

“当初栽了185000棵杉树,6200棵梧桐树,802棵杜仲树,覆盖29座大小山头。”刘安国如数家珍。

“八五”林场现有经济成木20余万株,每株平均价值500元,林场经济价值达千万元以上。

“我爸名下有‘八五’林场30%的林权,前年,他把这些林权全部拿给了老百姓,我们说那是你一生的心血,你是献给党还是献给老百姓,都随你。”刘安国的女儿刘薇说。

回到坡脚区的30余年来,刘安国带起村民植树造林,绿化了750亩荒山荒坡,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使对江镇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31%提升到2016年的51%,增强了大家的造林护林意识,改善了周边10余个村寨的生活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维护了1000余亩良田好土。

每一年,刘安国都坚持栽树,并巡查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八五”林场,直到近几年双腿实在痛得厉害,才在家里静养。

村民们受他的影响,每年都会上山栽树。林场越来越大,有人开始用林子做文章了。

大山村的卢汉铮就是一个。

2008年,卢汉铮经过一番考察后,发现当地的海拔高度和气候环境很是适合种植天麻,于是他立马在当地成立了大方县汉铮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在“八五”林场及周边林场开展林下天麻种植。

卢汉铮的合作社共有6名社员,带动了38户农户种植天麻,直接带动了13户贫困户脱贫。

除了卢汉铮,王松是另一个。

2012年,同是大山村的村民王松承包了某地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受到家乡栽树建林场的启示,他开始萌生建立苗圃的想法。

听说这件事后,刘安国找到王松。

“你比较有能力,赚钱是小问题,你看我们这里条件这么好,你可以起来成立个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嘛。”

受刘安国的影响,王松于2013年开始建面积100多亩的经果林育苗基地,育起了板栗、刺梨、樱花、藏柏等树苗。

2015年,王松成立了由8个股东入股的大方县健翔经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30多户贫困户脱贫。

“后来,刘老书记又和我摆谈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事情,他让我不要以钱为重,要以民生为重。”王松说,“真的很感谢他老人家,是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在大山村村民心中,刘安国的精神比‘八五’林场的山头还要高。”大方县对江镇组织委员彭良春说,“有着64年党龄的刘老书记用自己的行动,给对江镇的干部群众树立了一面不朽的旗帜,我们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其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