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气会现场
8月15日,毕节市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新闻通气会在毕节市群众工作中心视频会议室召开。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唐晓晖对全市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通报,24家市直部门和1家驻毕金融单位的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清单,已通过政府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并出台运用,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今年将在市县两级全面推行。
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唐晓晖发言
一段时间以来,信访与其他法定途径之间的边界不是很清晰,受理范围也不是很明确,信访部门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而职能部门的相关法定职责得不到充分履行,加之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大量社会矛盾纠纷涌入信访渠道,一些本来应该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其他法定途径解决的问题涌入了信访渠道,制约了信访工作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其结果就是信访渠道不堪重负,而其他法定途径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信访条例》规定,对依法应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依法分类处理,就是要在诉讼与信访分离的基础上,在行政体系内部进一步厘清信访途径与其他法定途径之间的受理范围,对信访人提出的的问题,包括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途径进行合理分流、依法处理。 ”市信访局局长唐晓晖表示,这有利于解决“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诉访交叉、法内处理和法外解决并存等问题,改变信访“包打天下”的格局,扭转“信访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状况,引导信访群众按照法定途径和程序,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确保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会议现场
年初以来,市信访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牵头协调指导,部分市直部门和驻毕金融单位全面梳理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精心编制分类处理清单。市政府法制办充分发挥了法制审核的把关作用,健全了清单法定要素,完善了清单法定内容;市编委办针对部门职责不清、边界不明的信访诉求,明确了信访诉求办理事权单位;市信访局加强了调度,进一步优化了清单格式样式,使清单更具规范性、操作性、科学性。目前,市信访局已收集汇编24家市直部门和1家驻毕金融单位“法定途径清单”,并陆续通过门户网站、广播电视、制作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社会公布,让群众知道自己的投诉请求,通过哪个途径、依据什么法律规定、按照什么程序去反映和解决,明白找谁办、怎么办,推动相关信访问题依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
市级层面扎实推进的同时,部分县区积极推动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工作向下延伸。黔西县推动22家职能部门编制完成分类处理清单,通过部门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公布。 “今年,全市所有县(区)都将编制出台和执行运用依法分类处理清单,形成市、县两级联动,全面推进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工作的格局,进一步厘清职能边界,让诉讼的归诉讼、仲裁的归仲裁、复议的归复议,让信访工作回归法治本位,回归群众工作本位,重建信访工作政治属性,使信访工作真正回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 ’和‘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意见建议、分析稳定风险、评估政策得失、排查矛盾隐患、解决合理诉求 ’的本位上来。”市信访局局长唐晓晖介绍。
信访分流台
新闻通气会以视频形式开到县(区),市信访局班子成员、市直相关部门信访工作负责人及省驻毕新闻媒体、市直新闻媒体在主会场参会,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谢迪主持新闻通气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