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平静的金海湖畔,此时却是一片机器轰鸣声。
6月17日上午,记者抵达工地现场时看到: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正在湖畔进行场地的平整工作,场面紧张而热烈。这,是金海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即金海湖湿地)的施工现场。
站在金海湖畔新修不久的公路上远眺,只见湖边低矮处的房舍已经拆迁完毕,波光潋滟的湖面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愈发美丽。金海湖新区党工委政治部副主任薛峰指着湖面说:“等到项目竣工重新蓄水后,水位要抬高近2米,湖面水域面积将达到1200亩,到那时再点缀以亭台楼阁和别致的湖心小岛,山水相间,就比现在气派多了!”
不远处,附近的群众三三两两到工地观望,他们在项目规划图前驻足,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并交谈着,言语中满是憧憬。
薛峰说,金海湖新区规划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初步打造形成“大山为景,小山为园;大湖为心,小水为带;峡谷为络,绿廊成网”的新型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实现“景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目标。
金海湖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正是这一远景规划落地实施的第一步。
依托“四大公园”建设 倾力打造秀城美景
金海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位于“七星关区—大方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项目的实施,使得这里原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
“金海湖原先叫瓦厂塘,是地下水涌出加之雨水汇聚而形成的天然湖泊。这里产黄泥,水源近,是过去匠人们专门做砖瓦的地方。水面区域还是原地区畜牧水产局的鱼种场,附近种田的群众也都是依赖湖里的水进行灌溉。”金海湖新区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助理刘晓说,虽然治理项目涉及1140户人家的征拆问题,但群众都比较支持,“村民们都知道这里要建公园,通过规划治理后,水域面积将扩大,旅游品位提升,加之配套相应的附属设施,最终受益的还是群众。”
刘晓告诉记者,该项目将围绕毕节规划城市核心区天然湖泊——金海湖湿地建设,打造毕节市核心城区休闲旅游度假观光中心及环湖商务配套服务区,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所在地是毕节城市规划金海湖组团的核心区块,该组团将依托便捷的交通,承接区域消费人群,提供行政办公、产业展贸、商业物流、休闲娱乐、郊野游憩等综合服务职能。同时,随着新区的建设,金海湖新区作为城市核心区的功能定位日益凸显,加之独特的纳凉避暑气候,对周边县市、珠三角、成渝地区大量追求宜商、宜居、避暑的消费群体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刘晓说。
此外,辖区内营盘山郊野公园、归化湖、双山大峡谷等其余三大城市主题公园的规划打造,构成了金海湖新区“景城一体”融合发展,新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主骨架”。目前,金海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三个城市公园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
“在这四大城市主题公园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山大峡谷。它是目前已知的世界第一、中国唯一的城市内部峡谷。卢森堡有一条贯穿城市的城中峡谷,但远远赶不上双山峡谷的规模。”薛峰说,项目依托大峡谷26千米及支流响水河峡谷4千米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毕节市中心城区集漂流、航渡观光、休闲度假、传统民俗文化表演、郊野避暑、影视摄影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目的地。
双山大峡
对于金海湖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家门口”建公园,位于湖畔瓦厂村的村民们也翘首企盼着。
村民喻进军每天都要到工地上转一圈,他说:“以前要花钱才能逛公园,没想到我们身边很快也将会有一个,而且比外面的还漂亮,这是多么自豪的事情。等到公园建成后,我还要邀请更多的人前来,把美丽的金海湖介绍出去。”
“五大乡村旅游带”点缀
景致主副搭配锦上添花
除了注重对辖区内四大城市主题公园“大景”的打造,金海湖新区也不忘对各乡镇(街道)“小景”进行挖掘包装。
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金海湖新区立足旅游资源禀赋,按照“示范引领,点面结合,连片推进,全域打造”的思路,在城市“四大主题公园”建设基础上,在城市规划区周边围绕“一城五大乡村旅游带”在七大组团核心区周边重点打造“上小河——小屯沟——保河——水牛屯”白族文化山水乡村旅游带;“刘华——公鸡山——莺歌岩——古银杏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带;“青龙山——青山彝族火把节——海马宫贡茶”彝族、苗族神秘青龙山山水田园风光;彝族、苗族文化乡村旅游体验带;“常丰——文阁三涨水——白果寨(以佬大洞)——毛栗水库”山水洞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带等五大“乡村旅游带”。
“将这些乡村旅游带与城市主题公园有效衔接,形成星罗棋布却又互为联系的旅游网络,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配套以便捷的交通,前来游玩的游客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在城里待久了,去乡村体验一下农家乐。农村群众也可以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薛峰说。
打造山水“花园城”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bidi-font-weight: bold;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