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型花灯戏《红灯照亮枷担湾》在毕节大剧院上演

2020年10月14日 10阅读 来源:毕节日报 2017/7/21

clip_image001.jpg

“将我的小号传递下去”

clip_image002.jpg

迎接新生命

clip_image003.jpg

商议过河策略

大幕拉开,花灯戏音乐响起,7月19日晚8点,在毕节市乌蒙文化节·第五届文化艺术系列(精品剧目)大赛第四场的比赛现场,来自黔西县的演职人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大型花灯戏《红灯照亮枷担湾》的精彩表演。

在剧目的不断推进中,一段讲述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在观众面前展现开来: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达黔西北,为建立黔、大、毕革命根据地,在黔西县枷担湾与敌人进行了一天的艰苦鏖战,敌人陈尸二百余首,红军也有较大伤亡,五十团一营营长卢卫东在指挥战士撤退时身负重伤。这时,在渭河灯班的帮助下,他最终脱离困境,赶上了长长的红军队伍……

演员赵杨在剧中饰演了卢卫东的妻子赵红梅,一场花灯戏演下来,她的声音已经沙哑,不过她仍为剧目的顺利演出而高兴。她说:“非常荣幸和高兴能够代表黔西县参加此次精品剧目大赛,同时,我也非常自豪能用这样的方式将红色文化和黔西的花灯演出形式传承下去。在剧目中,我和‘丈夫’卢卫东在长征途中经历了一些艰难的事情,但在渭河灯班的帮助下我们最终赶上了部队,这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红军和老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黔西花灯戏是黔西北花灯的代表,是一种民间自娱自乐、载歌载舞、有说有唱,并带有戏剧、杂耍等综合性质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手不离扇、帕,唱与做紧密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法、手式以及耍扇、耍帕等技法,具有形式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

剧目执行导演蔡奇男介绍,黔西花灯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黔西县的一张名片。此外,把曾在黔西发生的枷担湾战斗通过花灯戏的形式将这个故事表现出来,既可以表现红军不畏艰难的精神,又可以让花灯戏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来之不易,我们要纪念先辈,他们艰苦奋斗的传统我们不能丢,同时,还要学习他们坚持、坚韧、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蔡奇男说,“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我们也不能丢,通过这次演出,我们也希望能让更多人热爱民间艺术,热爱花灯,让它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