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泸州:长沱江岸觅江南 人文荟萃客流连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 2014/11/10







  曾无数次畅想,明代文化家杨慎撑着一叶扁舟,望着滚滚的江水,一时豪情抒发,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如今,游走在长沱两江滨江公园,站在馆驿嘴“船头”,仍然带给人无数的想象空间:这只扬帆起航的巨船,承载着多少酒城人的梦想和豪情,从古驶向今,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不断增添着史书上的奇迹,续写酒城的传奇奋斗史。

  乱世出英雄,盛世兴园林。历史上兴起的无非是帝王们的皇家园林或显贵们的私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而今天兴起的则是公众的园林。长、沱滨江公园,作为市委、市政府提升城市品质、实现环境惠民的重要工程,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成为酒城人的又一处心灵寄托。

沱江滨江路 牟科/摄

  一处奢华低调的绿廊

  2012年4月,市委、市政府对全面推进“两江四岸”整治和规划建设作出决策部署,将泸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范围内长江全长约41公里、沱江全长约13公里统一纳入“两江四岸”规划建设和整治范围。如今,长江滨江公园已建成5.5公里,人们已经可以畅游其中,沉浸其中,享受自然的馈赠。

  据“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的园林顾问李寿仁教授介绍,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百年工程是长江滨江公园建设的基调,真材实料、能工巧匠,施工工艺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比如整石打造的花台、无字碑,全铜制作的“三缺一”麻将雕塑,6个星级公厕,能工巧匠拼装的冰裂纹图案,青石手工凿刻……低调,不张扬,便是各种景观、植物、建筑都协调搭配,而并非“什么好看都往公园里装”。“从一开始,我们便将长沱滨江公园定位为‘精品园林’,绿量不变,空间增大;设施完善,内容丰富;景观打造,高品质提升;文化渗入,生态优化。”如今,江南小调的私家园林风范移植到了滨江公共休闲之所,并注入了泸州本地风土人情,成为人人可观、人人可游的“大众”公园。

  游走长江滨江公园,在东门口城楼便达到了一个高潮,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现场感受当年泸州的繁华。在一个晴朗的白天,登高楼,忆往昔。远眺学士山公园,一片浩然碧绿沁人心脾;俯瞰江水,这一汪养育酒城儿女的母亲河,无穷无尽,流向远方;更有可停放1200余辆车的霸气露天停车场,迎面而来大都市之风。夜晚灯火通明的城楼、江景,演绎着“城上酒楼城下人家”的璀璨。如今的长江滨江公园,更多了一份和谐安逸之气。

;

城市绿肺 牟科/摄


  一部空间立体的史书

  泸州博物馆原馆长、当代文博专家叶蓉光,在评价“两江四岸”馆驿嘴示范段时这样形容到:“泸州市博物馆是固定的博物馆,百子图文化广场是流动的博物馆,而馆驿嘴到东门口这一段‘两江四岸’示范段是一部立体的、富有空间效果的历史书。”叶老如此高评价,是有道理的。

  历史上的馆驿嘴曾经风光无限。从汉到唐,历经五代,再到宋代,泸州城一直在发展,特别是宋代,朝廷为了稳定西南前沿,就在泸州城修建城池,设泸州郡。历史上,馆驿嘴是泸州城市建设史上最古老的一个文化基地,也是当时四川最大的水码头。到了明清时代,繁华更甚。到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馆驿嘴开始萧条,它作为水码头的功能也在慢慢消失,逐渐成为一处休闲娱乐之地,也曾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资源,获得“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良好范例”称号。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茶摊、游乐场、鱼船等各种设施逐渐占据主城区河滩地:一排排摊点星罗密布、拥挤不堪;一艘艘餐饮船、客货船争抢泊位、杂乱无序;一幢幢形状各异的违章建筑沿岸生长、肆意蔓延。“脏、乱、差”现象既破坏了泸州得天独厚的滨江风景,又影响了市民的正常休憩游览。

  2012年8月30日,结合“7·23”特大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我市正式启动“两江四岸”整治工作及长、沱滨江公园的建设工作,在建设公园之初,便定下了设计理念:人文荟萃、多彩亮丽、绿化健身、亲水休闲。如今的长江滨江公园焕然一新,看上去花遮花护,闻上去暗香浮动,听上去雨落长河,感觉心旷神怡,

  再次成为市民的钟爱之所。从泸州古城图、百酒图、“三缺一”麻将、江南园林小景,再到涵盖泸州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宗教文化、自然风光的地雕,处处彰显着酒城的魅力;从市民广场、馆驿嘴广场、三圣广场到单碗广场,处处活跃着人们愉悦而轻快的舞步;从一马道、二马道,甚至是三马道,层层叠叠,不同角度俯视或亲近江水;从触觉到视觉到听觉,无不让人感觉到家乡的味道。杨柳飘飘,柳絮飞飞,游走其中,不觉困乏,不觉单调,不觉肤浅,不觉喧嚣,只觉清新,只觉惬意,只觉大气,只觉自豪。
;;;
;

自行车骑行 牟科/摄

  一个宁静深远的氧吧

  家住回龙湾的汪友成,每天早上6点都会从回龙湾走到沱江滨江公园锻炼身体,他说这里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午后,温柔的阳光,洒在懒洋洋的朱先生身上,朱先生在沱江滨江公园经营一处茶馆,他说每天早晚和周末,到沱江滨江公园的市民特别多,散步的、钓鱼的、锻炼身体的,还有开着车专程来喝茶的。“他们就喜欢这里的宁静和安逸。”

  沱二桥到大驿坝的沱江滨江公园,全长约13公里,分多期建设,已建成4公里,并建成了“双桂广场”、“龙马广场”等重要节点。这里最特别的,莫过于绵延数公里的荔枝、桂圆等果树。每当徒步或者驱车前往沱江滨江公园,从龙马广场往大驿坝方向走,一片茂密绿色扑面而来,桂圆树有着苍老的枝干却也生机勃勃,与长江滨江公园相比,犹如一个归隐的居士,沉默而不乏气质,宁静而不缺活力,确实是一处归隐歇息的好去处。据了解,沱江滨江路公园桂圆树共计160多株,其中外围桂圆树木就达70多株,桂圆树树龄均在70-90年,部分桂圆树树龄在100年以上。这些列入古树名木保护的百年果树,不仅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成为一段“科普道”,更成为沱江滨江路上一道不可复制的景观。

  如今信步泸州沱江滨江路上,市民会发现这里除了绿草茵茵、鸟语花香以外,正在悄悄地增添着缕缕文化气息——沱江滨江诗画长廊。这里不仅有三座高大的牌坊,还有景墙、浮雕、酒文化特色雕塑等。牌坊屹立在沱江滨江路三个不同的路段上,牌坊上的楹联多是歌颂泸州酒文化和美丽山水。文化建绿,将泸州厚重历史文化巧妙融汇到绿化景观,如今的沱江滨江公园不仅清灵雅致,更有独特内涵与魅力,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休憩公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