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泸州今年将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社区、园区、企业、市场的“五进工程”,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而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工作首先在泸县开展起来。泸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条件、现状怎么样?农村和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有何交叉联系?就此记者采访了市商务局有关人员、泸县农村电子商务工程推进相关负责人、电子商务业界资深人士,一探我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脉络。
先天有利独特地理区位优势
泸州地处西部地区四川省南部,四川盆地南缘,人口500多万。泸州的地形主要有浅丘、小平原、山地,物产丰富,农产品特色鲜明,三区四县颇具种类繁多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泸州桂圆、纳溪护国柚、合江荔枝、龙马潭九狮香柚、古蔺麻辣鸡、古蔺手工面、古蔺腊肉等等,并且一些知名特产已声名远扬,获得了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从物产因素来看,“泸州造”种类繁多、货源充足、储备强劲等,发展农村电商,有着很大的资源优势,。
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和线上线下的O2O融合,这无疑对物流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物流业的提升为电子商务的空间发展提供了机遇。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长江与沱江交汇的泸州,近年来港口、高速路、民航等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乡村公路网建设也不断推进完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格让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获批设立,中国物流泸州城市配送物流园项目等重大物流项目相继落户泸州,为我市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重要保障。另外,泸州还全面启动了“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发展电子商务,我市的物流配送等基础条件正在逐步具备。
起步较晚农村电商人员构成单一
从泸州电商的现状来看,尤其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很滞后。据调查,目前我市农村电脑知识普及率不高、存在以存折方式存取款的支付手段、宽带装备陈旧、现代理财观念缺乏等问题。这不难看出我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同时也说明农村电商市场的广阔和发展空间巨大。从目前农村电商的人员结构看,我市农村从事网络售卖的大部分人员为年轻人,其中包括一部分在沿海等地打拼事业的务工者、回乡创业人员和大学生。从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看,中年、青年年龄段以下的人口比重占65%以上。培训和推广农村居民的电商知识,推动农村电子网络建设,倡导用“智慧找钱”实行新的经营方式,逐步改变依靠传统的“靠劳力生活”模式,在农村显得尤为重要。
探索前进的泸县农村电商模式
挑战与机遇并存,推动我市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首个试点县的泸县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对泸州而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刚起步,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因此泸县到获得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德阳市中江县和眉山市仁寿县,考察学习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先进工作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泸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
资源的整合往往能形成“1+1>2” 的聚合优势。强化战略合作,泸县整合当地供销社、邮政、电子商务公司等现有资源,积极与赶街网和泸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洽谈,建设电商进农村工程、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农村电商交易平台、本地电商人才体系等项目工程。完善泸县商务信息网建设,将收集到信息上传网上进行展示和宣传,同时加快与第三方平台的对接工作。
泸县邮政局已在全县设立了53个便民服务点,云龙镇、玄滩镇、奇峰镇、喻寺镇等13个便民服务点已实现了水、电、气、电话等缴费功能,泸县产品已在 “邮乐购”和“惠民优选”内部平台上销售。泸县供销社于今年3月10日成立了泸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筹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福集镇、草坝村、金银村、团山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正在建设中,建完后将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便民服务。
泸州各区县丰富的农特产品同样离不开整合优化,加强品牌的包装打造,走品牌化、规模化道路是提高我市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含金量、竞争力、渗透力的有力抓手。有意识地重点培育、发展泸州本地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让有意向、有决心和有能力的泸州人士和企业加入到推广泸州本地特产的行列中来,对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泸州农村经济同样不容忽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