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5处直点泸州,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提供了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
去年12月,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通过《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加快泸州发展的工作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按照依托成渝、对接滇黔、拥江发展、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思路,优化城镇化布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按照泸州中心城区北进西延南跨东拓,以及拥江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三大产业园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和“两江新城”(沱江新城、长江生态湿地新城)发展格局。
规划为先、产业统筹、环境协调……泸州的城市空间,正一步步优化升级,“两城三园区”的城市格局为泸州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构架了宏伟蓝图。
佳乐世纪城效果图
“两江新城”
划就泸州城市新版图
“两江新城”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人,充分借鉴了杭州钱江新城和西溪湿地建设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泸州坐拥长、沱两江的优势,最终目标是把泸州打造成山水城市。
“两江新城”作为泸州城市发展的新蓝图,承载着泸州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重大使命,以及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以及情感。
“两江新城”在地理区位、产业发展、交通设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具备承载新城建设的良好条件,能促进中心城市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提高承载能力。早在“泸州市城市风貌整体规划”中,专家们就提出,滨江路和沿江路是泸州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最具价值的区域,这些区域代表了泸州的人居方向。泸州最能体现其山水园林城市特征的便是滨江版块,“两江四岸”也是目前我市城市开发资源极为丰富、条件比较成熟的区域。
围绕“两江新城”的战略定位,泸州将按照“近期快速起步、重点突破,中期全面铺开、形成框架,远期优化提升、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步骤,力争通过10到20年的建设,把“两江新城”打造成为“两江四岸”显生态、两城三片相联动、新城老城相呼应,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新城以及城市新门户。
据了解,泸州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玉带河湿地公园一期、佳乐世纪城金融街、玉带河截污干管等5个项目已提前完工,正加快推进川滇黔渝结合部医教园区、西南医疗康健城、佳乐世纪城、西南商贸城二期、沱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欢乐派水上乐园、世纪城滨江公园等27个项目建设,正积极开展长江六桥、长江生态湿地公园、酒文化创意街、泸州老窖总部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
此外,在“两江新城”建设工作专题会上传出消息,长江生态湿地新城2015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4个,投资9.16亿元;沱江新城2015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5个,计划完成投资18.76亿元。
三大园区
夯实泸州发展新基础
三大园区: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
泸州当前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总的可概括为“两城三园区”,其中“三园区”的建设无疑是泸州加快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调整优化全市园区体系,形成了“三大园区”,为泸州城市经济发展夯实基础。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科技引领,一区多园,产城一体”的理念,总规划面积62.62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核、两翼、四园”。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突出“港城一体、组团联动”,总规划面积196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区五园”,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是全国第一个白酒产业综合工业园区,拥有国家酒检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大中心”,已形成功能齐全、链条完整的白酒产业集群。
“三大园区”依托区域内资源优势,为泸州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以“三大园区”为基础,推进产业集群,壮大支柱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培养骨干企业,增强市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培育优势品牌,提升竞争能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完善政策措施,助推企业发展。“三大园区”的建设使泸州的产业规模、产业水平、产业竞争力达到一个新高度,对促进新的产业分工、区域发展格局,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此外,“三大园区”将打造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通过产业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手段,促进三产联动并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立城,城市宜居宜业。
产城一体
谱写泸州发展新篇章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表示,国外一些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采取了混合设施,即产城一体化,既有商业设施,又有公共服务设施。
泸州“两江新城”和“三大园区”的规划建设,恰好与当前“产城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潮流不谋而合。
产业发展集聚城市人气。三大园区在生产、生活和商业服务上“三轮驱动”,形成以园区吸引企业,以企业吸引人口,以人口繁荣城市的新路子。随着园区的功能性不断完善,金融、商务、生活、科研、信息、服务等产业不断集中,形成城市新的增长极。
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和依托。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融为一体构筑这座城市宜居宜业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对产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
产城融合于一体,好处显而易见。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曾表示,从最开始的城市定位、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及城市运营等,可以解决产城割裂的问题,实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有机结合。一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指出,能集聚和整合城市的人口、产业、物流、资金和信息等商业资源,根据城市及产业发展阶段和用户消费需求,适时接入各种新型增值服务业态,才能营造真正的城市商业生态系统。
产城一体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两江新城”和“三大园区”高度整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支撑度,促进产城融合,增强内生动力,将实现开发区生产功能区与生活功能区的有机结合,既满足产业人员生活服务需求,又带动周边经济多元发展,有助于打造城市“升级版”,谱写泸州城市发展新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