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四川省
泸州市
综合
文章详情
优势互补川南五市抱团发展
2020年09月24日
10
阅读
来源:泸州晚报 2013/10/31
3月18日,由省商务厅指导,自贡市商务局发起,在自贡举办了“川南经济区商务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研讨会上,宜宾、泸州、内江、乐山、自贡五市正式签订了《川南经济区商务发展与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川南经济区商务发展与合作框架协议由省商务厅指导,自贡市商务局草拟方案并发起,旨在更好地发挥川南城市群在成渝经济区的区位、资源、交通、物流、消费、旅游等优势,发挥商务部门在推动开放、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投资、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川南经济区商务发展与合作的目标是:川南各市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联手推进,确保外贸进出口、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等主要商务指标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将川南城市群打造为继成都经济圈之后,全省消费、出口、服务业和投资拉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重点示范区,四川南部独具特色的商务与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川南经济区商务发展与合作十大重点
1、坚持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不断改善的交通和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基础,实行“信息交汇、规划统筹、项目共推、资源同享、基础共建、体系连接、市场开放、秩序规范、政策互惠、利益共享、协调发展”的川南经济区商务同城发展模式。
2、协调解决区域商务发展重大问题。深入推进区域商务发展形势统计监测与问题研究,加强政务、商务信息交流和对外宣传,由轮值方负责,建立五市统计监测定期公开制度,汇总商务经济、项目推进情况,建立川南商务天气预报制度。并定期发布川南五市经济运行情况,定期编印《川南城市群商务发展报告白皮书》。
3、搭建大开放大合作平台。打破区域壁垒,协调区域利益;推进形成川南城市群外贸孵化机制,鼓励外贸外资龙头企业相互配套和在区域内扩展布局;利用川南乐山、宜宾、泸州港口的物流优势,建立利益共享的出口加工基地;积极争取在国家和省商务开放平台上抱团宣传和推介;整体促进区域内外经贸加速协同发展。
4、推动大物流大协作机制。依托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交通、运政、铁道、航管等部门大协作,突现物流优势,形成水、陆(公路、铁路)、空配套的区域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
5、营造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实施区域一盘棋,科学布局专业市场、大卖场、城市综合体、特色商街等;建设区域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等双向流通的“绿色通道”;加强区域内名特优新产品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整体宣传,努力提高区域内的市场占有率。
6、实施商贸大项目共促机制。实行区域抱团发展,以区域名义向上争取重大项目,并根据各自优势合理布局;在区域内协调推进项目及配套建设,鼓励商贸龙头企业在区域内扩张发展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特许经营,逐步建立区域各种商贸信息数据中心。
7、合力实施市场秩序大规范。建立“统一组织、区域配合、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协力推进区域市场秩序的统一整顿和规范。
8、谋划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机制。整合区域优势培训资源,加大服务业人才统筹培训力度,协调推进区域金融、信息、房地产、中介、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服务业发展;整体打造川南旅游环线、旅游热线和精品;建立区域酒店联盟、餐饮联盟;创建区域服务业发展融资平台。
9、精心培育大展会、大品牌。根据各市产业优势、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与商贸特点,合力打造“一市一节”或“一市一会”的展会平台,联合推进展会品牌上档升级,力争形成一批省级的川南展会平台,促进大经贸活动。
10、搭建应急保障大协作机制。川南经济区商务发展与合作的机制是,川南经济区商务合作与发展的组织领导以川南五市商务局长联席会为核心,联席会于每年3至4月定期举办,轮值城市具体承办,省商务厅给予指导。轮值顺序为:自贡、乐山、宜宾、泸州、内江。会务费用由轮值方负责,并积极争取省上支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