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泸州:大城有梦建区域中心 增强磁力引八方来客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 2015/11/20







  昨(18)日,泸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市委书记蒋辅义在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生态文明美丽泸州以及扶贫攻坚、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对“十三五”规划具体事项再分析、再完善。规划要以项目为支撑,加快生成和包装项目,集聚发展要素,为泸州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基础。

;

;

城市新貌

  作为四川省唯一处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城市,泸州全市上下联动、团结一心,将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做强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建设产业集聚中心、教育医疗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大城泸州正成为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大磁场,吸引周边5000万人来此创业、定居。

  做畅交通 大城不“堵”

  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并不仅是一句口号。翻开中国地图,在四川的东南角,地处长江和沱江的交汇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泸州格外惹眼。这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泸州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了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框架。

  按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泸州推进主城区“两环四横六纵五联络”骨架路网建设,实施“三桥一隧道”核心工程,对城区重要通道节点实施下穿式或立交改造,全面做畅城市交通。建成93公里的绕城高速公路,建设8个快速进出城通道。同时,泸州正规划泸州至合江的城市轻轨,构建泸州大都市区高速交通环线;加快城际快速通道建设,规划宜泸渝沿江铁路、泸渝城际轻轨,强化与跨区域城市群的城际交通网络连接,促进与成渝、滇中、黔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随着泸州通往古蔺的高速公路加快建成,泸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516公里。以G76厦蓉高速、G93成渝环线、G4215成遵高速为构架,我市已建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8公里,居全省第6位、川南第1位,实现了与省内城市和滇、黔、渝地区重要城市的高效互联互通。“现在,成都、昭通、毕节、遵义等城市融入了泸州2.5小时交通圈,南充、广安、资阳、乐山等城市围成了2小时交通圈,泸州到重庆、宜宾、内江、自贡、赤水等城市的1小时快捷通道也已建成。”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梁中元说,交通通达,带来的将是泸州发展大提速。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既有“江城”之名,长沱二江无疑是泸州人心中的骄傲。长江泸州段136公里,占川江段的三分之二,目前航道等级为三级,是四川境内通航条件最好的航段。泸州港是川滇黔地区唯一的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全国内河第一个具备集装箱铁水联运服务的港口、四川第一个国家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已成功获批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目前,泸州港已开通泸州-武汉-台湾、泸州-南京-韩国、泸州-南京-日本集装箱近洋航线,以及泸州至武汉、南京、上海集装箱班轮航线,泸州至昆明、成都等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2014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134万吨,约占四川总量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泸州还拥有四川第三大航空港——泸州机场。目前,泸州已开通16条航线。到2020年,泸州机场将开通更多国内航线,并适时开通至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首尔、泰国(东南亚)等航线,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75万人次,将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区域中心机场和国际空港。

  提升品质 增强磁力

  宜居、宜业、畅通的泸州正吸引周边人口来此定居。10月18日,泸州举行房交会,来自贵州习水市的张涛在泸州的一个楼盘下了单,教育、医疗和城市环境,是他选择泸州的理由。除了云贵渝等周边省市大量人群选择将泸州作为第二故乡外,泸州还吸引了大批“归雁”回乡创业。据统计,仅泸县回乡创业人数就达到350多人,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年产值38亿元,吸纳了6万多人实现就业。

黄金水道

  为提升城市品质,泸州市出台规定,搬迁一棵古树、大树得市长签字同意。在泸州市主干道天府中学校门旁,一棵参天樟树似一把大伞,为主干道投下一片阴凉。“这棵树的保护相当不容易。”泸州市园林局负责人说,当初修建主干道时,市长、副市长5个人签字才保住了这棵树。

  滨江环境是泸州独特的优势资源,是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2012年4月,市委、市政府对全面推进“两江四岸”整治和规划建设作出了决策部署,将泸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范围内长江全长约41公里、滨江全长约13公里统一纳入“两江四岸”规划建设和整治范围。通过整治、规划、建设、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以期使城市“两江四岸”达到“亲水休闲、亮丽多彩、绿化健身、人文荟萃”的总体要求。按照“两江气通城、四岸展雄风”总体规划目标,由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组成的设计团队高规格、高水平设计《泸州市“两江四岸”城市设计》、《泸州市“两江四岸”景观节点设计方案》,打造“形式多样的生态景观堤岸、层次丰富的滨江交通流线、主题鲜明的城市滨水空间、汇聚活力的滨水公共场所、富有魅力的城市形象名片”五大主题功能,突出反映泸州文化名城、山水名城、历史名城的城市内涵,充分展示滨水区域的独特魅力,着力打造泸州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滨江沿线高品质打造核心示范段,加宽长江滨江段20—30米的滨水区域带,以“酒、石、廊、花、滨水平台”为要素突出亲水性和休闲性,凸显 “设计先进、真材实料、能工巧匠”的建设要求,展现“酒城泸州、山水泸州”意境之美。馆驿嘴至东门口1公里示范段一步一景,一品一韵,得到市民称赞。目前,馆驿嘴至长江现代城示范段已建成向市民开放。下一步,将加快长沱两江已规划滨江路的建设,还市民休闲空间。

民肮机场

  这些年,泸州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建成泸州大剧院、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国窖广场、黄舣酒文化体验园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此外,近年来泸州市金融与经济相互推动,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金融改革发展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持续优化,金融业整体规模不断壮大,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度显著提高。

  目前,全市共有19家银行,初步形成了门类众多、种类齐全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8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2.99%,余额达到1747.43亿元;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76%,余额达到1018.07亿元。新型专业市场群西南商贸城一期项目已建成投运两年多。2014年实现交易额38亿元,2015年上半年实现交易额26.47亿元,带动就业5万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