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四川省
泸州市
综合
文章详情
朱以庄就我市新农村建设接受专访
2020年09月24日
10
阅读
来源:泸州日报 2013/10/31
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以庄就新农村建设接受了省、市媒体专访。朱以庄表示,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同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记者:朱书记,你从北京回来,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新农村,请问有何特别意义,你去调研主要是看什么?
朱以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委、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市委特别关注的两个问题,所以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我第一站就调研了“三农”问题,重点研究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泸州7个区县规划了14个新农村示范片,这次调研,主要是看示范片的进展情况。示范片的建设不是目的,目前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只有通过示范摸索,再推广。我调研了示范片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总结的经验。
记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请问,我市在这方面有何新谋划?
朱以庄: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同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主题。结合泸州实际,我们要在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初步考虑,我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经营制度为动力,突出抓好农业大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台阶,把泸州建设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的“菜篮子”、“果盘子”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把政府农民两者相结合
记者:你在调研中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抓好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两个重点,这两个重点如何结合起来?
朱以庄:这关系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如果只注意新农村建设,不关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会改善。抓产业,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经济发展了,就会改善生活条件。过去农民分散居住,有些配套设施就很不好办,像我们泸州是丘陵地区,农民散居,花了很多钱把水电送到了,但只有一两户人,配套非常困难。所以,根据发展情况适度进行集中,建设有一定规模的配套设施,对改善生产条件是有必要的。
在我们重点抓的示范片建设过程中,要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长期、中期和短期农业产业项目相结合,确保农民实现增收的目标。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你认为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怎样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作用,以最佳的组合实现新农村的长远发展?
朱以庄:政府要主导,农民为主体,这两个部分必须有机结合。现在农民的生产方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形成整体的发展力量,政府必须进行主导、规划。新农村不光是新居建设,还包括产业规划、种植养殖业布局,这些都要由政府来做。
为什么说必须以农民为主体,这是因为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认识不到这是自己的事情,政府再怎么扶持也不行。有个典型,政府把房子修了、树栽了,让农民管理一下房前屋后的果树,他说这是政府栽的不关我的事。所以必须把政府、农民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在“名酒名园名村”的建设中,我们也在探索发挥企业的作用。泸州老窖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其原料是红粮,我们就选择高粱宜产区做“名村”,为其提供原料,把产业链拉出来,农民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经过半年的发展,现在工业反哺农业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我们要积极引导企业把农产品加工链接起来,这不但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农村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行规划,例如适宜种蔬菜的地方就引进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不仅是企业,我们希望社会各界都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记者:泸州市目前正在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中心城市,请问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如何依托城市发展?
朱以庄: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这是发展规律,但只有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农村才会产生带动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岗位,吸纳农民进城,成为市民。大量的农民进城,流转出来的土地就可以集中种植。种30亩地和3亩地不仅是数量上的区别,还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可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通过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是规律,我们必须加快城市发展,带动大片农村经济发展。
新农村规划必须倾听农民意见
记者:我们知道你历来特别重视新农村规划,也曾经批评过基层新农村建设中个别无章无法和不切实际的做法,请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新农村规划有哪些明确要求?
朱以庄: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主要是要坚持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原则。以区县为单位,科学制定县域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注重保持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科学布局村庄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确定新村的发展建设模式。
三是坚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原则。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让农民群众广泛、深入、自始至终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全过程,让他们真正作为主体,成为新村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记者: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怎样尊重农民的意愿?
朱以庄:种植养殖业布局、新农居建设,都必须充分倾听农民的意见。在规划中,必须对当地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包括种植养殖业习惯、居住习惯等,拿到群众中进行广泛地讨论,形成共识,规划才能具有操作性。例如土地“双挂钩”,有的地区农民意见很大,但我们有几个区县农民就特别支持,他们就坚持了两条原则,一是政府绝不允许在这上面赚钱,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是必须实事求是。有的地方给农民修七八层楼房居住,这完全没有考虑到农民的需要,他要种地就不可能住那么高的房子,农具怎么办?所以,我们推广的都是一楼一底,充分尊重农民的居住习惯。
总的来说,我们把农民分为三类区别对待。第一类是永远不再和土地发生关系,我们就积极补偿,让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第二类是土地参加了公司运作,不再种植土地。这种就可以集中定居,因为他们不需要再跑几里地到自己的田里种地。三是不愿意集中定居也不愿意去打工,我们就尊重他们,让他们继续在那种地。
三条经验值得古叙推广
记者:古叙地区今后将怎样探索适合山区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新农村示范片创出的哪些重要经验值得在古叙推广?
朱以庄:古叙农村经济条件很差,但是新农村不是说要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搞。我们对古叙的新农村建设也进行了探索。我们在叙永选择麻城、水尾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古蔺选择大寨、双沙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一是要求不能太高,标准不能“一刀切”。二是能做什么做什么,有条件做什么就做什么。三是尽可能给予支持和扶持。
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有三点经验值得古叙借鉴推广。
第一,要有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因地制宜,高规格高起点的规划定位,是新农村建设的标杆,事关新农村发展的走向。因此,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要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以县为单位,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整体,系统研究、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高标准设计规划,确保规划一二十年不落后。
第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发挥五项主导作用。一是发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三是发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作用。四是发挥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五是发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主导作用。
第三,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坚持“三靠”,即靠规划引导,靠功能吸引,靠补助鼓励,引导农民愿意干、自己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