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以庄在江阳区调研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日报 2013/10/31







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以庄率领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到江阳区江南、江北两个新农村示范片调研,了解江阳区新农村示范片推进情况。朱以庄强调,新农村建设要认真研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检验标准,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市委副书记杨文杰,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鞠丽,副市长、江阳区委书记陈文陪同调研。
  朱以庄一行首先来到江阳区况场镇红山堡村黄桷坪聚居点。黄桷坪聚居点有36户村民计划入住,目前已完成28户农房建设,整个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全面竣工。“村民人均收入多少?主导产业是什么?农民入住聚居点是否本着自愿原则?”朱以庄认真听取介绍,详细了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及新村建设情况后指出,新村建设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在建好农房的同时,还要完善基础设施,搞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成果。
  江阳区弥陀镇泸弥村过去是全镇最穷的村之一。因为贫穷,村里好多小伙子娶不起媳妇,被戏称为“光棍村”。近年来,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泸弥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生活一天天红火起来。目前,泸弥村作为江阳区“名酒名园名村”的核心村,依托酒业园区发展,正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开发区。在泸弥村新村聚居点建设现场,当地负责人向朱以庄一行介绍了泸弥村新村规划及泸弥村发展方向。当听说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很高时,朱以庄对此表示满意。他说,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就是要通过示范效应,让农民了解新农村建设,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泸弥村过去是“光棍村”,现在通过大项目带动,发展产业,促进了群众增收。村民收入提高了,居住条件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小伙子们何愁娶不上媳妇?
  朱以庄一行还到江阳区华阳街道青山村、石虎村,弥陀镇来龙山村等地的新村聚居点建设现场调研。
  在随后召开的江阳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汇报会上,朱以庄一行听取了江阳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汇报。江阳区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区域包括江南和江北两个示范片,总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涉及5个街镇、45个村。自2009年10月全面启动以来,江阳区新农村建设探索实施了两种建设模式:江南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即“名酒名园名村”项目,依托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泸州老窖现代农业开发区,以园区带动实现以工促农;江北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主要依托泸州大城市发展,以城市带动实现以城带乡。目前,两个示范片的部分村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发展加速度推进。
  朱以庄对江阳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江阳区在极短的时间内在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突破工作难度的能力得到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得到加强,尤其是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朱以庄指出,江阳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已经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江南、江北两个示范片发展各有特色。在推进发展的同时还要善于总结经验,要边干边总结边完善,充分发挥示范片的带头作用,把好的经验向全市推广。
  针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朱以庄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抓好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这两个重点,产业发展方面必须走专业化、合作化的路子,新村建设要搞好规划,严禁乱搭乱建,防止重复建设。要做好两个增收,即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增收,加强政策指导,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增收。要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但政府主导作用不能变成政府包办,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朱以庄要求,新农村建设要尊重民意,把好事办好,工作做细。目前要着力解决资金和机制这两个问题,要想办法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要认真研究机制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各区县要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努力推动工作,但必须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这样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让群众满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