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弘扬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日报 2013/10/31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泸州市有46个少数民族成分,7.4万多人口,世居民族主要是苗族和彝族,有6万多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促进了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重抢救 抓编纂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流逝,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消失,加之年轻的少数民族外出打工较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后继乏人,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泸州市高度重视苗族文化抢救工作,抽调力量展开对语言文字、风情民俗、民间艺术等苗族文化的清理登记,积极参与苗族文化作品编纂活动。一批优秀苗族文化作品如《古蔺苗族志》、《古蔺苗族故事和歌谣》、《古蔺苗族婚姻礼词》等先后问世,为苗族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我市还完成了《四川苗族志》、《四川苗歌文化》、《古蔺民族志》、《苗族婚丧礼词》等书籍的编辑。
  2009年6月,泸州市启动了《泸州民族志》编纂工作,25名编纂委员会委员将用两年时间完成《泸州民族志》编纂工作。即将面世的《泸州民族志》将展现我市少数民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重点是客观、全面地反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情况,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概况。
  叙永县拥有相当丰富的古籍资源,有书籍、建筑、雕刻、口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类型,涵盖历史、语言、文学、宗教、天文、地理、医药等内容。经过历时两年的艰苦努力,2009年叙永县全面完成了少数民族古籍普查工作,编制完成了叙永少数民族古籍简目,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数字资源库,申报命名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单位,培养了少数民族古籍专业保护人员,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体系。
  重保护 抓申遗
  为大力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泸州市民宗局、市文化局多次联合组成调研组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状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古蔺县大寨苗族乡、箭竹苗族乡,叙永县枧槽苗族乡以及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进行了调研。调查组听取了两县民宗办、文化局以及民族乡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情况汇报,还深入到少数民族农户考察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情况。
  今年3月,叙永县彝族选手李禄超、李剑龙在眉山市举行的全国民间唢呐英雄汇决赛上,凭借民间绝技咪苏唢呐二重奏从100余名唢呐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0中国民间唢呐英雄汇“最佳特色乐曲”奖。2008年,咪苏唢呐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记者从泸州市文化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泸州市叙永县已有川南苗族踩山节、彝族咪苏唢呐以及木格岛苗族祭祀、构树皮造纸工艺四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古蔺县的苗族婚姻礼词、苗场与踩山习俗、苗族歌谣继去年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之后,今年正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的成功,为少数民族文化获得更好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创立了更广阔的空间。
  重挖掘 抓宣传
  近年来,古蔺县以苗族传统节日为契机,深入挖掘和宣传苗族优秀文化艺术。该县多次精心组织“苗场”、“踩山节”、“菜花节”等活动的文艺汇演,将苗族独特的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效挖掘、传承和发展了苗族文化,充实了古蔺精品旅游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今年8月12日,第二届“浪漫箭竹风情之旅——箭竹苗家风情节”在古蔺县箭竹乡大黑洞景区苗族广场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等周边地区的苗族情侣、游客、嘉宾参加。箭竹苗家风情节已成为享誉川滇黔渝的盛大苗家节庆活动。风情节上举行的 “爱水苗家欢乐行”、“ 苗家大院风情游”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民俗文化浓郁,令来宾和游客感受到多姿多彩的蔺州风情、富有情趣的苗族文化。
  古蔺县还积极配合西班牙国际民间音乐专家组深入古蔺县进行考察活动,认真组织苗族同胞出演央视七频道《乡土》栏目组拍摄的《苗族婚姻礼俗》专题节目,多层次、多角度的挖掘和宣传苗族文化。去年,古蔺县成功推出苗歌《画眉叫》,唱响古蔺,走进央视;今年,古蔺县正加紧编排《板凳舞》和《芦笙舞》两个节目参加四川省民族运动会,集中展示苗族文化艺术的精髓。
  重传承 抓教学
  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言、着装和风俗的传承。
  近年来,古蔺县对“双语”教学活动高度重视,先后争取资金51万元在少数民族聚居村——石宝镇望鹤村创建汉语和苗语教育教学的“双语”班教学基地。自2008年起,古蔺县在石宝镇望鹤村小学校开始举办汉苗“双语”教学班,拉开了我市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帷幕,积极探索以汉语教育为主,苗语教学为辅的“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古蔺县以望鹤小学和箭竹小学为基地,分别开展了苗文、芦笙及苗歌的特色教学活动,从娃娃抓起,在每周的兴趣活动课上,组织苗族学生开展苗文、苗歌和芦笙舞曲等知识的学习活动,让苗族子弟接受系统的苗族文化教育,使苗族优秀文化一代一代得以传承。“双语”教学基地的成功创建,为我市探索总结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将推进我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
  古蔺县今年还启动了为期3年的苗族歌舞文化课题研究项目,对本地原生态的苗族歌舞进行认真收集、整理,把苗族歌舞纳入民族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箭竹乡中心校课题组整理创作了《追鱼歌》、《拦路歌》、《苗家敬酒歌》等具有古蔺地方特色的苗族歌曲。
  古蔺县还在苗族村寨举办刺绣、蜡染等传统技艺培训班,不断提高苗族同胞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掌握水平。去年7月,古蔺县在箭竹苗族乡举办为期一周的苗绣和苗族工艺品制作培训班,苗族村寨的144名苗家妇女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精制的500件苗家纯手工艺品在当年的箭竹苗家情人节上一亮相就让游客爱不释手。古蔺正掀起一股苗族文化热,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已成为各类文艺活动中最靓丽的风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