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视野·新机遇——乡村文化振兴论坛在泸州开幕
12月25日上午,新时代·新视野·新机遇——乡村文化振兴论坛在泸开幕。此次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论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千年古镇合江县尧坝镇,共谋乡村文化振兴良策。
(图片来源:市国资委网站)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人民日报四川分社社长林治波,四川省社科院院长向宝云,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姚乐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兵,泸州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杨林兴,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鞠丽,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波,泸州市副市长陈日,泸州市政协副主席李锋出席论坛。
杨林兴致欢迎辞。他说,党的十九大以来,泸州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五大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泸州市把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四礼新风进万家”活动,切实推进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泸州市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加强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利用,着力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泸州市探索创新“文旅+扶贫”模式,着力打造合江县尧坝驿、纳溪区花田酒地、叙永县江门桃花坞、江阳区伞里古街等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和文化旅游项目,让广大农村焕发出蓬勃生机。此次论坛在泸召开,搭建起一个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泸州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汲取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着力打造“泸州”品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泸州力量。
高建平、祝东力、林治波、向宝云、董进智等也在论坛上致辞。
本次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美学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泸州市委、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本次论坛除安排主旨演讲外,还安排生态美学与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文化与乡村文化振兴、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3个分论坛与闭幕式。闭幕式上还发布了乡村文化振兴“尧坝共识”。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延伸阅读>>专家学者聚泸 达成“尧坝共识”
12月25日,一场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智慧碰撞在“尧天福地”尧坝上演。新时代·新视野·新机遇——乡村文化振兴论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从事乡村文化振兴的精英学者,也有来自青年博士、硕士研究生,更有来自一批乡村文化振兴一线地方文史工作者、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者及基层政府官员,共同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理论,交流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先进案例,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这场跨界的学术论坛,不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次理论研讨会,更是一次学界精英与乡土学者,学术理论与乡土实践的交流会。当天,经过与会专家的充分讨论和深入研究,达成了乡村文化振兴·尧坝共识。
据悉,乡村文化振兴·尧坝共识指出,一、深刻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成长的家园,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故乡,在国家认同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即使到了今天,乡村文化仍然拥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乡村文化振兴,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重建工程。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必要保障,对于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理清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首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创新参与机制,积极扶持和培养新乡贤和乡村文化能人。其次,重视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再次,构建乡村文化空间,改善乡村文化生态。最后,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三、确立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乡村文化振兴要在传统农耕文明中注入现代文明元素,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
泸州日报记者 朱虹 周雪梅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