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功应对“8·19”洪峰过境 泸州“五无”战绩是这样创造的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 2020/8/21







8月19日10时30分,泸州迎战超过20年一遇洪水过境,长江泸州段水位18.13米,超过警戒水位3.13米,超过保证水位1.63米,全市5个区县33个乡镇(街道)30余万人受到威胁。

8月19日,长江洪峰抵达泸州,长江泸州段水位18.13米,超过警戒水位3.13米。本报记者 牟科 摄

在应对本次长江洪峰过境中,泸州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始终保持战时状态,闻“汛”而动,迅速出击,经过艰苦奋战,全市成功实现无人员死亡、无工程溃坝、无桥梁垮塌、无船舶翻沉和无危化品泄露战绩,做到了社会稳定、物价平稳,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及时做好科学调度 主动避险安置群众

18日10时,市防汛救援办收到长江上游水文局宜宾分局通报,长江洪峰到达泸州时,预计洪峰水位17.82米,比18日8时水位14.55米上涨3.27米。

对此,市防汛救援指挥部立即按照程序,向市委书记刘强,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林兴及相关市领导报告,刘强、杨林兴要求按照《泸州市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应对洪峰工作。

根据水情、汛情及发展趋势,泸州市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除了之前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外,泸州市还于18日10时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11时启动Ⅱ级防汛应急响应,16时根据预案规定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到Ⅰ级。

18日15时,市防汛救援指挥部召开全市防汛减灾工作紧急会,市委书记刘强在会上安排部署应对长江、沱江洪峰过境工作。会后,刘强等市领导立即到市应急委指挥中心指挥抗洪抢险。

18日24时,杨林兴等市领导对江阳、龙马潭、纳溪、泸县、合江沿江5个区县防汛工作再次进行视频调度。19日凌晨,市领导带队视察沿江防汛减灾工作。19日10时,刘强、杨林兴等市领导听取受灾区县防汛救援工作汇报,并进行视频调度指挥,指导应急处置。

预计长江泸州段洪峰水位达到17.82米,这意味着比2012年“7·23”特大洪水只低1.8米,滨江路楼幢一楼有可能进水。面对这样的洪峰,需要强化监测预警和防灾避灾,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即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以及危险隐患点洪峰来临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以避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当机不断等情况发生。

同时,泸州市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市领导及市级部门、区县防洪责任分工,7名市领导、61个市级部门包保负责7个河段、18个片区的防汛救灾工作。按照20年一遇洪水标准,精准划出淹没区范围10.62平方公里,明确应转移安置群众数量。

市防汛救援办会同水文局,实时监测长沱两江水情水量,实行每小时发布制度,及时向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本地媒体通报水情变化趋势、上涨幅度、水位流量等数据,发布48轮信息预警信息,市应急委发布7轮共计50.32万条预警信息,全力做好汛情及时传达、及时宣传、及时应对工作。

与此相应,泸州市在主城区紧急开辟14个临时应急安置点,在泸县、合江县各开辟4个临时应急安置点,保证转移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安置。

8月20日17时,长江泸州段水位为12.28米,已退至警戒水位以下。这意味着泸州成功应对“8·19”长江洪峰过境。

本轮洪峰过境,全市共投入机关干部、志愿者、基层干部以及防汛机动抢险应急队员12万余人(次),协助劝导、转移群众6.1万人,转移车辆、冰箱、彩电、空调等大件物品3万余件,出动装载机、运输车1080台(辆),动用清扫设备3.5余台(把),清淤面积82万平方米,消杀面积9万平方米,检测房屋点位78个、桥梁隧洞28座、堤防40公里,恢复供水1257户、供电27819户、供气10162户,恢复通讯基站279个,转移安置人员60960人,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

全面开展排危除险 加强涉险区域管控

实现“五无”战绩,在于开展了汛前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以“零疏漏”的态度,拉网式、全覆盖式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利用汛前较短的时间加快各类防汛隐患的消除。

为了抢在洪峰前面,沿江区县、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堤防工程管理单位迅速安排人员对沿江滨江路、沿江低洼地带、停车场、码头、在建涉水工程、学校、医院、隐患点等重点部门进行专项排查,昼夜巡查进水区域的楼栋、小院、村组,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并处置到位。

泸州市还对危化品进行严格管控,受洪峰影响的5家临江危化企业全部停工停产,危化品、危险废弃物和生产设施设备全部安全转移;落实专人观测河道可疑大型漂浮物并及时打捞排险,有效处置了胡市污水处理厂被洪水淹没后4个污水处理罐漂浮移位等重大险情。

此外,泸州市还落实涉险区域、涉险路段现场管控措施,长江、沱江沿线涉险的33个乡镇(街道)累计出动2800名现场巡逻警戒和劝导人员,在重点涉险区域设置警戒线,对长江沱江沿线居民进行安全宣传和避让劝导;及时实施交通管制,全面封闭沿江涉险道路,在应急广播电台频道实行“全时刻”交通管制提醒;落实水上各类船只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清空”江面所有船只,对水上船只实施停航封渡和强化锚定处理。

有了上述措施,为泸州市实现“五无”战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救援力量准备 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市防汛救援指挥部副指挥长、市水务局局长喻斌告诉记者,这次成功应对“8·19”长江洪峰过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强化了救援力量准备和应急物资保障。

在强化救援力量准备方面,泸州市统筹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准备,落实人员、物资、设备、方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处置到位;相关部门按职责做好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气等保障,避免断水断电,引发新的安全事故;启动军地协调机制,泸州军分区、驻泸部队、武警泸州支队做好支援准备;启动社会救援联动机制,市游泳协会、市红十字山地救援队等随时待命。目前,共计投入6540余人次基层应急救援力量。

在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方面,市减灾委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清点帐篷450顶、折叠床2445张、凉被3140床等物资;启动应急物资社会储备调用机制,紧急联系汇通、重百、步步高、永辉等大型超市,做好随时提供方便食品、矿泉水等救灾应急食品准备;市防汛救援办清点救生衣2254件、救生圈700个、橡皮舟18艘、冲锋舟6艘、编织袋79000条等,随时做好增援受灾区县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泸州市还强化了交通应急准备。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落实了应急车辆35辆、船舶25艘,协调10余家道路运输企业储备应急客车100辆、应急货车32辆、公交车10辆、出租车30台,同时16家港口企业均严阵以待。这些措施,增强了泸州市的防汛减灾力量。

“水退人进”清淤防疫 攻坚克难恢复秩序

把握洪水退去的有利时机,泸州市组织人力、物力开展清淤作业,做到“水退人进”,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果打好清淤攻坚战。

针对洪水淹没区域尤其是居民小区,泸州市结合清淤工作,同步开展河道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和防疫消杀工作;稳妥有序做好转移群众返家工作,加强对被淹房屋的安全检测,做到鉴定安全后方能回迁群众,确保有住处、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

此外,泸州市还加强堤防巡查防守,加密重点堤段、重点部位、险工险段巡查频次,做好房屋、道路,以及“堤、库、堰、塘”等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工作,严防退水期河堤溃决、房屋倒塌等次生灾害发生。

谭洪 泸州日报记者 简放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