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旅结合的N种泸州模式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日报 2019/4/23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红军长征纪念园

古蔺县古郎洞景区 古郎洞景区供图

纳溪龙洄酒庄

古蔺天宝洞

尧坝驿内油纸伞店

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

泸县龙脑桥

泸州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资源。

近年来,泸州做好文旅结合的“大文章”,把文化与旅游进行无缝衔接,打造各式“网红景点”,衍生出文旅结合的N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能带给游客不同的文化体验,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到“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体验泸州的魅力。

为更好推介泸州文旅结合特色景区, 4月18日、19日,泸州市组织多家省级驻泸媒体和市级媒体的记者,走进泸县、纳溪、叙永、古蔺各景区了解文化旅游发展的情况。记者对部分文旅结合包装打造的景点进行了梳理提炼,让大家感受这些“网红”景点的精华所在。

能带走的“古董”

眼睛亮晶晶,脚踩祥云的粉色系朱雀;手拿宝剑,撅着嘴头微仰的傲娇武士;手拿荷花,单脚踩荷叶,翩翩起舞的歌姬……泸县宋代博物馆内一幅幅Q版的“萌表情”图画吸引了游客目光。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以展出宋代石刻为主题和重点,现有馆藏文物14000余件,珍贵文物550件,囊括玉器、陶器、雕塑、造像等26个种类。尤以宋代石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

泸县宋代石刻制作精美,雕刻技艺娴熟,随物赋形,生动逼真。雕刻艺术手法主要是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三种形式,石刻内容主要为各种造型的武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神态各异的伎乐和侍仆,以及飞天、人物故事、动植物花卉、族谱等。

泸县宋代石刻是一幅幅埋藏在地下的南宋社会历史画卷,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中宋代墓刻史的空白,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川南乃至全国独有的,是中国南方一道美妙绝伦的风景线。泸县宋代石刻在泸县20个镇(街)均有分布,其中宋墓数量甚多。现已知泸县宋墓有160处,墓葬500座以上,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为密集的宋代石室墓群,被列为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5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剖析文化基因,彰显文创魅力,让石刻不再是馆内冷冰冰的藏品,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以宋代石刻为原型,结合当代流行文化元素,选取武士、伎乐、四灵等文化元素创新设计出16种宋朝与当代特点结合的“萌表情”。

这些“萌表情”造型不一,风格各异,不仅摆在博物馆里,还做成了可以在微信下载使用的生动“表情包”。博物馆解说员说,“我们想让石刻文化‘活起来’,让游客能带走,而且在生活中还有用处。”

于是,不只是“萌表情”,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还开发研究出了文艺类、食品类、生活用品类、旅游纪念品类、出版品类文创产品,如“如花如锦”冰皮甜点、龙跃抱枕、飞舞连天丝巾等。“这些文创产品让石刻成了能带走的‘古董’,让游客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泸县厚重的历史文化。”泸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王芳说。

酒文化带来的“就业热”

“整个酿酒过程分为7个步骤,高粱、糠壳、酵泥、酒曲是酿造过程必不可少的4种原料。”龙洄酒庄内,不少游客正在听解说员龙倩解说酿酒过程。

2014年3月,以国际酒庄标准建成的生态白酒庄园——龙洄酒庄,在50多家国内名优酒企业,以及20多个由布鲁塞尔国际烈酒评酒会领衔的来自世界各国的金牌酒庄庄主共同见证下盛大揭幕,龙洄酒庄同时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白酒酒庄联盟标准认证NO.001酒庄”,成为中国白酒第一庄园。

“在龙洄酒庄内,不仅能看酒、品酒,还能亲自调酒,实地感受酒文化。”泸州白酒庄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客服经理马静萍说,龙洄酒庄配备有勾调师、专业的勾调用具以及优级的基酒和调味酒。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口感喜好任意选择基酒和调味酒进行勾调,调制独一无二的庄园美酒。

龙洄酒庄是集原粮种植、酿造、贮存、文化展示及主题旅游为一体的白酒生产场所。龙倩告诉记者,前来龙洄酒庄参观的群体包括旅行团、散客、购酒者、研学旅行团等。

龙倩说,龙洄酒庄现在每天接待游客四五百人次。其中,外地人约占40%,白酒酒庄每年带动周边就业人口60多户,绿化、安保、保洁、解说人员等都是当地居民。

同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清溪谷·花田酒地、天宝洞,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周围居民就业。清溪谷·花田酒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1月至4月中旬,景区累计实现门票收入约315万元,接待游客约23万人,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上百个,带动当地经济流量5000余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有“中国酒坛兵马俑”称谓的天宝洞正逐渐对外开放。“针对酒业旅游修建的酒店,建成后,每年能接待10万到15万人。”天宝洞休闲度假酒店副总经理杨辅春说,天宝洞酒文化的发展将辐射周边居民,带动更多人就业脱贫。

场景还原——更走心的“红色洗礼”

几方破旧的桌子、几条颇有年代感的凳子,桌上摆放着一个老式电话、几个茶碗,桌旁立着一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旗,这些是摆放在叙永石厢子彝族乡红军长征纪念园“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旧址厅内的东西。

1935年2月3日至5日,中央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后到达叙永县的石厢子,在这里中央红军度过了春节,进行了修整。在此期间,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在石厢子召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出席了会议,史称“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

红军长征纪念园内,不仅能看到会议旧址,还有红军长征过石厢子的情景复原馆等。此外,为传承红军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景区推出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重走长征路、亲子徒步拉练等,让游客在模拟场景中感受“红色洗礼”。

石厢子彝族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王洪介绍,每年“七一”党的生日和“八一”建军节,以及平时的工会活动,许多机关单位会前来重走长征路、听党课、重温入党誓词,根据实际情况体验五六公里的红军长征路程。石厢子彝族乡中心学校更是将组织学生体验长征路,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作为常态。王洪说,今年还推出亲子游拉练活动。亲子拉练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参观长征纪念园、听红军故事,接受红色教育。景区晚上还会组织篝火晚会,让游客体验红军长征的军民鱼水情。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是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后的驻地,而古蔺县太平古镇则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所在地。

太平镇发展旅游依托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地和清末民初的古建筑群等资源,以红色为根基、古镇为核心,不断巩固提升红色古镇国家4A级景区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培训基地,传承红色文化和古镇文化,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产业。

太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游钦峰说,2018年,太平红色古镇景区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带动131人就业。

同时,古蔺县古郎洞景区建设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实景体验营。体验营依托浓厚的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背景,以赤水河第二大支流“盐井河”为实景载体主线,贯穿整个古郎景区。其中,设置四渡赤水期间重要战役、会议的微缩实景,配备各种实战场景体验拓展项目,重走四渡赤水红军路,重温铁血忠魂红军情。体验营以行为主,以讲为辅,体验与讲解相结合,在“实战”和“授课”中深刻领会红军长征精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