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9·泸州高质量发展这一年·医疗卫生
挂号、就诊、治疗……医疗卫生服务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是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民生要事”。近年来,泸州市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智慧医疗建设、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高标准推进“健康泸州”建设,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有医生看病”到“好医生看病”
近日,在龙马潭区长安镇卫生院,年过八旬的陈阿姨正在进行健康体检,测量血压、抽血化验、检查视力……在家庭医生杨红的指导下,她完成了所有的体检项目。目前,该卫生院为周边近8000名常住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基本医疗服务等,通过远程会诊和邀请上级医院医生定期到院坐诊等方式,为大家提供诊疗服务。
为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泸州市扎实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截至2019年10月,全市完成全民预防保健健康体检170万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提档升级,3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324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县村卫生室均达到脱贫要求……基层医疗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启动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通过建立医共体,实施财政、医保经费管理改革,充分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同时,巩固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借助全市远程诊疗平台开展远程系统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迅速提升。
在努力解决“有医生看病”的同时,努力实现“好医生看病”。泸州市2017-2019年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从2017年3月开始,至2019年4月结束,两年来,依托西南医科大学、泸州市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对全市2000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中给学员授课的,都是西南医科大学的教授、副教授或者临床一线的专家,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提起这两年的变化,参加培训的村医毛小焱说:“以前在基层工作中不敢看的病症,现在有底气去开展治疗,来找我针灸、理疗的病人也是以前的两倍。基层能治疗的常见病,目前治愈率都在九成以上。”
除了加强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泸州市还实施“酒城人才新政”,市上和区县均设立了人才发展基金,强化高、精、尖人才“留才”保障。实施基层引才留才工程,出台较为宽松的进人政策,推动卫生人才向下流动,实行人员编制在县级机构,岗位、管理在基层一线,岗编一体向岗编分离转变;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起草了相关政策文件,破解贫困县基层卫生人才“引、培、留”难题。
目前,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679家,拥有床位3.5万张。全市卫生从业人员发展到3.85万人,多个国家级胸痛、脑卒中等中心创建成功,泸州市已成为省内除成都以外医疗及医学教育科研资源最丰富的市州。
智慧医疗,就医便捷又舒心
不久前,龙马潭区特兴街道61岁的彭大姐因服用罗汉果泡水出现晕眩、心悸等症状,到卫生院求诊,因病情较为复杂,卫生院接诊医生随即登录泸州市远程医疗平台,与市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连线,线上会诊,远程指导。如果彭大姐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绿色通道便立刻为她开通,直接转入上级医院。
目前,泸州市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实现了区域内“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全市1857个医疗卫生机构接入了平台。平台具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视频会议、远程多媒体教学、教学录制点播、在线考试等功能。对下通过全托管、半托管的方式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让基层患者支付更少的医疗费用、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向上开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湘雅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远程会诊,让群众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国内顶级专家诊疗,获得专家指导,减少等待就诊和长途转院耽搁的时间。
手机预约挂号、上传病历找专家看诊……通过信息技术优化患者服务、改善就医体验,让高效、精准、便捷、舒心成为泸州市民就医最直接的感受。“真的很方便,手机挂好就诊号后,到时间直接到医院就诊,节省了时间。”市民张女士说。
医疗如何便民惠民?智慧化是关键。通过信息技术优化患者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已成为市内各大医院的“标配”。泸州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患者在挂号时,就有手机微信、现场自助机、挂号窗口等方式可选择。来到医院大厅,患者可通过电子导航系统查询就诊的楼层与专家,看病后可选择在自助机查询报告、进行缴费或者在手机上操作,这些措施让患者就诊更加便捷、高效。
而通过今年上线的“健康泸州”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便可享受全市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就诊记录及档案查询等服务。
如今在泸州,一部手机不仅可以完成挂号、就诊、检验、缴费等就医流程,还能按图索骥,快速找到距离最近的脑卒中治疗医院,让患者得到最及时、精准、高效的救治。2019年6月,泸州脑卒中急救地图发布,标志着覆盖全市500多万人口的快速、精准、高效的脑血管疾病救治网络已建成,正着力打造脑卒中防治的“泸州质量”和“泸州速度”。此外,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创伤急救能力发展,泸州市卫生健康委正积极筹备泸州市创伤中心创建工作,加快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构建完善区域医疗急救体系。
健康泸州,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泸州市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在提升疾病诊疗水平的同时,坚持预防为主,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和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工作。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就诊绿色通道,妇女儿童在优生优育、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妇女疾病筛查等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方面,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专项行动,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推出以“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跟踪服务、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慢性病服务管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基层慢性病管理小组,有效提高慢性病人及高危人群的干预、管理效果……以“健康”为中心,推进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从预防抓起,如今泸州市居民的健康水平达到了新高度,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6年的9.21%提高到2018年的15.86%。居民健康人均期望寿命得到提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
泸州日报记者 刘墨 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