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现有企业技改扩能盘活做优存量,一手抓招大引强做大做强增量
泸州装备制造产业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牟科 摄
●我市依托市领导、市级部门联系重点工业企业(项目)等制度,分类建立了全市153家重点工业企业、143个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联系服务台账。
●如今,全市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近2500家,正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带动泸州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市政府与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这家国内知名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欲斥资近5亿元,在纳溪区建设特种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项目。装备制造产业再添新军,只是我市“两手抓”产业发展的个例。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我市近年来以变应变,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一手抓现有企业技改扩能,延长产业链,盘活做优存量;一手抓招大引强,新发展企业,做大做强增量,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借用发展新力量、争创发展新优势、取得发展新成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12日,在泸州国家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上海麦穗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泸州云丞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去年3月投产后,该公司生产的手机、穿戴式智能设备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特别是今年向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交付了几百万个支付宝盒后,市场知名度更是快速上升。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云丞聚智能科技公司并未安于现状,正加快新建麦穗科技产业园项目以“扩能”升级,积极拓展教育信息化产品、智能物联网产品市场。
现有企业愿意出资技改扩能,与我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我市优化电子信息产业融资服务,不久前从加快供应链金融发展、增强担保机构增信服务、支持园区融资模式创新、激励金融机构定向融资、实施企业融资奖补、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创新六个方面创新推出十二条措施,让电子信息企业不因融资难融资贵而“烦恼”。我市还依托市领导、市级部门联系重点工业企业(项目)等制度,按照“属地对应、行业对口”和“四个一批”等原则,分类建立了全市153家重点工业企业、143个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联系服务台账,明确项目投资建设任务、存在的困难问题等内容,并按照“一个企业(项目)、一个领导、一个方案、一个团队、一跟到底”五个一要求,实行动态跟踪、长效服务,限期推进目标任务完成和问题困难解决。上半年,市领导、市级部门共赴企业(项目)实地调研200余次,通过“一对一”服务精准诊断规模以上企业22家,在一线为企业(项目)解决问题70余项。
企业轻装上阵,发展速度由此快起来。佩戴的眼镜镜片、拍照的照相机镜头、冰箱的冷冻室抽屉、家用汽车都会用到一种重要的材料——聚碳酸酯。这种简称为PC的新材料,用途极其广泛,正成为泸州产业的新增长点。生产PC是泸天化集团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成果。泸天化集团中蓝国塑新材料聚碳酸酯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一期首套10万吨装置,今年5月就已生产出优质聚碳酸酯产品,填补了国内非光气法聚碳酸酯国产技术应用和工业化装置建设的空白。
近年来,我市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园有特色”的理念,以产业集群思路打造产业发展“舞台”,连片建成泸州国家高新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集中“火力”发展千亿白酒产业、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组成的千亿新兴产业,为企业入驻创造“稳得住、能发展、可持续”的良好环境。比如,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秉持“成就企业”理念,持续配齐园区功能,不断为企业创造集约用地、集约用能、集约用智、集约金融、集约物流等降耗增效条件。
梧桐花开凤自来。近日,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管委会分别与布雷斯韦尔(上海)游艇有限公司、深圳市英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豪华游艇生产制造项目投资协议、新型笔记本电脑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开始“耕耘”海洋游艇市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
现在,全市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近2500家,正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带动泸州高质量发展。
记者 罗森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