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围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扎实开展“六大攻坚行动”,全面提速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力抓好重点工作,确保实现“双过半”。
为营造全市经济建设的浓厚氛围,泸州新闻网从即日起推出“双过半”系列报道,集中宣传泸州市白酒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文旅经济等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郎酒天宝峰露天陶坛储酒场
白酒是泸州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泸州最大的城市名片,很多人更是通过白酒认识泸州。当前,白酒行业已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酒类行业“挤压式”增长竞争激烈,优质高端白酒特别是优质酱酒将迎来较大扩容。根据《泸州市千亿白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泸州市白酒主营业务收入计划突破1000亿元。今年1月,组建了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紧接着,首个酒类产业发展大会召开。由此可见,泸州市委市政府对泸州市酒业发展寄予厚望。
今年是奔向千亿目标的重要节点,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怎样踢好这“临门一脚”?7月1日,记者跟随采访团,聚焦泸州市白酒产业上半年发展状况,展现泸州市“双过半”白酒产业亮点。
酒业园区实现“双过半”
走进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规划展览馆内,“中国黄舣·国酿半岛”的沙盘模型描绘着泸州酒业未来的美景;在园区内各企业门前,等候装卸的车辆有序排队,工人正在忙着上下物资。
49岁的杨世清是分水镇泸南村8组村民,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四川中科玻璃有限公司工人。走进车间,只见他正在给一箱箱玻璃瓶打包,汗水浸透了工作服,“我每月工资三四千元,家里还种了几亩水稻,每年要打1万多斤谷子,算是半工半农。”杨世清家里的水稻还有一个多月就收割了,这个月他要多干点活,下月要请几天假收水稻。杨世清没什么文化,之前在外地当搬运,回家进厂一年多了,“每月有工资拿还照顾了家里的生产,多亏酒业园区在黄舣”。
杨世清生活的改变并不是个案,他是酒业园区产业链全面发展的受益者。酒业园区的发展是泸州酒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缩影,也是白酒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成功“范本”。
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志勇说,园区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技改扩能 助推白酒产业集群
泸州,长沱两江交汇、美酒河赤水河横贯,孕育了“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2017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名酒价值论坛上,泸州被评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产区”是全球消费者对优秀酒类饮品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也是中国白酒核心品质和价值的最佳表达。
“抓住赤水河谷酱香型白酒产业带产区优势,扩大产能是推进项目建设发展的根基和抓手。”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企业集群科科长刘奇说。
2019年,全市涉酒类重点项目有44个,郎酒吴家沟生产基地是其中之一。从二郎镇通往吴家沟的路上,运土石方的施工车辆轰鸣着。二郎名酒名镇管委会服务中心主任罗新春也在工地上忙碌,他向采访团描绘出一幅美好画卷:在群山环绕,云遮雾绕之间,一排排生态园林车间拔地而起,或许将成为“打卡”圣地。据他介绍,郎酒吴家沟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将新建近30个酿造车间和3个大型制曲车间。目前,酿酒车间一期主体和窖池安装全面结束,即将投入使用。2号和3号制曲车间主体封顶,启动装修阶段。该项目全部完工后,年产量将增加1.7万吨。
“白酒+文旅” 多业态融合发展
生态赋能是酒类产业独具的特点,唯有走“绿色、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才能走得长久。郎酒作为国家级名酒,对推动泸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大作用。除了正在建设的吴家沟生态酿造车间外,目前还在打造的郎酒庄园即将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条生态和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形似酒坛,用一块块青砖砌起的金樽堡,不论独特的外形还是储存的美酒,都让人叹为观止。郎酒庄园,集参观、度假、品酒以及销售等功能为一体。”据古蔺县委办主任曾焱介绍,古蔺县酒业发展定位是生态田园、红色古蔺、郎酒园林。
近年来,古蔺县顺应了省委、市委抓酒业发展的大势,抓住白酒产业深度调整期,以郎酒为主,把酱香酒酒谷产区这个品牌推销出去,带动其他酱香白酒,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古蔺县有28个酒企,有生产能力的23个酒企,今年已经投料投产的有16家。
以龙头为引领 打造白酒“航母战斗群”
白酒无疑是酒城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奔向千亿的道路上,泸州市酒业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在不久前召开的酒类产业发展大会上,参会代表分析认为,龙头品牌引领效应需加强;二线企业实力偏弱、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较大……
如何破解以上发展困境,进入千亿产业集群?品牌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抓优势品牌,塑造一个经久不衰的品牌是企业在白酒行业确立“一席之地”的核心所在。
“千亿目标的达成,既要有龙头酒企示范引领,也需要广大中小酒企夯实发展基础。”据酒业发展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龙头企业外,还助力绿地酒业、环球佳酿及“小巨人”企业加快成长。力争在2-3年内,形成20亿级的仙潭、10亿级的玉蝉、沈酒、巴蜀液,5亿级的山村、名泉、羽丰桂康和若干户1亿级酒类企业梯队;推进中小酒业“上云发展”“抱团发展”,突出产品个性,走“专、精、特”发展之路。构建以产区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园区品牌为载体、原酒品牌为基础的国内特色、世界知名产业品牌“航母战斗群”,建成优质白酒的品牌集聚区,让泸州产区真正成为优质白酒原产地的代名词。
川江都市报记者 方霞 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