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是一个生长胜迹和作家诗人的地方。
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这里养育了一代代的文士名人。《雪落故土》这本集子中的诗友,即是这绵延长河中的一个部分,一个有着自己个性追求的年轻诗群。他们和没有加入这个集子的文友们,以自己的华彩和诗的光辉照耀着什邡这块土地,让人对这块土地满怀亲切和敬爱。
正如这本诗集的名字一样,七位诗友立足故土,关注人生、时代和日常生活,诗思飞扬,又诗情各异,色彩各俱。好似生意盎然的春天,以它的斑斓,展现出繁茂和丰厚。
兴海对生活、人生智性的烛照和思索,使人警醒;海帆带着海南气息的对乡情亲情的吟哦,深沉而动人;祥林对川西坝子开阔跳跃的朴素歌唱,撞击人的心扉;昌平借助对狼性的描写,展现出的强悍和内心痛苦挣扎的锐气,令人激奋;刘丹对现代人情感力度的抒写,和“男性”气质的歌吟,境界开阔,让人回肠荡气;正林背衬蓥华大山对人生世事深入地咀嚼喟叹,给人新异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他们的诗作,给人以情感冲击,呈现出多义性,不确定性,充满诱人的魅力。我从内心为这个群体而高兴。
有人说,一个人选择诗,是他个体生命的本真展开,首先来自于他的历万劫而不泯的率真与求真的健康天性,和一颗朴素心灵对世事深切而悲怜的抚触。翻读《雪落故土》,给我深刻的印象即是如此。从集中的字里行间,我随处都感触到诗心的跃动,和诗人超乎常人的敏锐和疼痛感的传达;感到他们的真诚,他们的良知。如《无题》、《渔民》、《父亲的犁》、《在印象中哭泣》、《狼说》、《岁月留痕》、《雪漫蓥华》、《妄想》等等。
兴海在《缅怀——终年八十八岁的婆婆》中这样表现对艰辛的父辈的同情和无奈:……婆婆,我平凡的婆婆/像一株正直的稻子/仅剩的枯躯也化着细胞/还原给辛勤劳作一生的家园/成粒粒肥沃的句号。诗人对乡村父老人生的生动概括、由衷的慨叹,深深地打动着我。
海帆的《异乡情怀》给人的是另外一种视野和情怀,是一种深入骨髓般的牵念。置身特区的夜晚,他浮想连翩:一个长发女人/用发丝把我系在了她的船上/……夜夜把月亮渡到码头/父亲许多年后/我还听到你叮叮当当的锤声/你敲醒小镇黎明的时候/一直敲疼着我的心。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乡土情愫!
从祥林《野草的歌》,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他敏捷的诗心,对深层情感的捕捉。他这样写乡村的感受:一架马车/碾过旷野/洗晨光的村姑/灿烂孤寂的欲望……这些诗,灵动而意境深邃,让人心灵震颤,过目难忘。我以为,一首好诗都应如此,有力度,而又以其真诚给人穿透感。
昌平的诗,很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他的《狼说》系列。在《月下狼嚎》中,他这样展示狼的风骨:一声落照之后/最高的山在狼的脚下/一匹狼经典的剪影/撕裂夜色的长嚎苍茫空旷/全是王者的回声……读着这样的诗句,有一种豪气在心中奔突激荡,让人心绪难以平静。
读刘丹的《夏日的碎片》是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一种抵达肺腑的快感。她这样表现内涵丰厚的夏天:我比任何记忆还深刻地,听到了蝉的绝望/听到了岸对河的囚禁/听到了窗对天空的期待/甚至听到了一个人在阵雨中灵魂摔倒的惊诧/我只是不小心才碰到了那些边缘的落叶/看到了垃圾在浊臭中隐喻的命运/体会热在覆盖倾轧扭曲我们的感觉……它的诗思和情感的涵盖,可以说已远远超过了诗句本身。它使我想起这样的话:真正的好诗,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它们从土壤中吸取营养与水分,在原野上获取阳光,从心底摇曳出自身的节奏。这也是我读刘丹诗的感受。刘丹在自己的情感世界,自由地伸展着诗的触须。
正林是一位有影响、有成就的诗人。他不断地探求着新路。他在《妄想》中揭示的苦闷和飞扬的思绪,当是现代人们心灵的一个缩影,它的概括力和典型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看出他独到的眼光和思维。我赞同这样的观点,诗歌应该真实地写出生命、生存的体验,使诗与思呈现出丰富的面目,并由此带来诗歌经验的复杂深度,以及话语的巨大包容力。真诚、凝炼、新锐、好读,是人们对诗的期望。什邡的诗友们在这方面迈着可喜的步子。我为他们取得的成绩和对诗艺的不懈追求而欢欣鼓舞。当然,来路还长,愿朋友们能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