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井镇快步融入城市文明
位于德阳市区南郊的旌阳区八角井镇,经过多年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条件,200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计算实现2.12亿元,人均1.08万元,其中非农收入达64%,企业总产值占全年总产值的96%。该镇提出了抢抓共建大德阳、城市南移的先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营造出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资源良好互动的可喜局面。
镜头一:照桥新村
漫步在八角井镇照桥村境内正在兴建中的农民新居,如同走进了城市小区,与城市不一样的是,这里还能欣赏到田园风光。首期36套(户)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双层楼房已经建成,错落有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不久后,首批36户农民将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水、电、气、有线电视等配套管网齐备的现代化小区公寓,享受和城市社区一样的管理。
作为市级重点小康示范村,照桥村于去年10月启动了“农民新村”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00余亩,建成后将解决农户226户970人(占全村现有人口的58%)集中定点聚居的问题。并将在新村里新建村级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小型农民休闲广场等公益设施,使入住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点击照桥新村的建设,是八角井镇实施“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的“三集中”战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有益尝试,是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节约资源而谱写的一首田园诗和风情画。据初步测算,农房“拆旧迁新”后,将节约出土地约20亩。在资金方面,除公用房屋、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由各级拨付配套资金帮助解决外,镇政府还将按建房农户家庭人口每人补贴建房资金1000元,有效地调动农民群众的建房积极性。“照桥新村”项目的实施及其他行政村农民新村建设的逐步启动,将有力发挥经济拉动人口聚集效应,必将为八角井镇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注入活力。
镜头二:金沙江路西段
驱车在竣工通车不久的金沙江路西段,与行驶在漂亮的城市干道上没有两样。这段连接川陕路与大件路的道路全长4.5公里、宽21米,为四车道。自从该路段修葺一新后,车流量大大增加,外来的运输公司及汽配公司也落户这里,极大刺激了商贸流通的发展。
{点击}地处德阳城市南大门的八角井镇,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准管理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近年来,该镇多方筹资800万元,用于完善镇村道路体系。今年,该镇计划投入建设资金200万元以上,改造通村、通组道路6000多米,不仅改善农民的人居条件,而且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不断夯实的基础设施,使该镇的承载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并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一个中心,三个片区”的发展思路,即以城镇建设为中心,以新型工业园区、成绵高速路以西的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和广黄路两侧的非公有制经济片为三个片区,为未来更快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积蓄势能。
镜头三:企业林立
进入八角井镇,便能领略到工业强镇的雄姿。全镇目前有50多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5家,形成以机械加工、制造、汽车零配件制售、维修和专利产品开发为主的产业特色,并与德阳重装基地及业已形成的市区泰山南路汽车专业市场相配套。
目前,德钢、八角水泥厂等集体企业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引资,增强了集体企业的内动力,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镇党委还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形成了以茂华机械公司、野阳食品公司等民营企业为首的民企发展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外来企业纷纷落户该镇。
{点击}在推进工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八角井镇打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的“组合拳”,夯实了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平台。入驻企业增多了,镇党委又提出要做好“村企和谐共建”这篇文章。今年4月,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各主要企业和行政村座谈调研,用“云南红塔”造福当地农民的生动事例,大力宣传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感,要有反哺农业、回报社会、造福民众、营造环境、和谐邻里的意识和行动,以赢得周边的理解和支持,扩大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协调沟通,周边企业如今普遍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有的出资为周边农民解决用水难的问题,有的支持村道建设。
镜头四:扎染生产基地
江苏南通金桑扎染有限公司德阳生产基地内,几名妇女正埋头仔细地把白绸布上的黑点扎系起来。正是农忙季节,不少人把活路拿回家做去了。一名妇女告诉记者,刚开始学习时,扎系一块绸布要3天,现在一天半就能完工,每完成一块可赚得30元报酬。据一位操江浙话的南通师傅介绍,这些绸布经过扎染,将作为服饰面料出口日本和韩国。
据了解,最初是镇上的女干部带领镇内数十名姐妹远赴江苏南通学艺,后又把这家扎染公司的生产基地争取到八角井镇落户,动员了数百名妇女学习这门手艺活。如今,八角井镇有近百名妇女从事扎染,还吸引了周边乡镇的女同胞加入。
{点击}八角井镇将小城镇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重点引进能充分吸纳人力资源的厂商入驻工业园区发展,积极拓宽新增城镇人口的就业渠道,为村民步入非农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为塑造新型农民和促进农民市民化,镇上专门针对农民工和新增居民组织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他们提高了劳动素质和承担风险的意识,逐步克服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做好了就业的心理和技能准备。如今,该镇已成为旌阳区的农村远程教育试点。
镇党委书记李本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八角井镇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经济实力、人力资源等方面已基本具备了向纵深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优势条件,下一步将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着手对农村社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试点,稳步推进,使八角井镇的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城市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