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魔突袭 旱情四伏多处告急
夏旱连伏旱,持续数十天。今年入夏以来,我市出现罕见旱灾。
稻田龟裂,禾苗枯萎,作物绝收,水源奇缺。
到8月上旬,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22.8万亩,成灾面积72.7万亩,干枯绝收21.8万亩。全市有13.49万人出现饮用水困难。在遭受旱灾的县(市、区)中,中江县有45个乡镇受灾,罗江县有6个乡镇受灾,旌阳区有5个乡镇受灾,绵竹市有4个乡镇受灾,广汉市有两个乡镇受灾,什邡也有个别乡镇受灾。
旱情危及全市,其中尤以丘陵大县中江最为严重。调查统计,到8月20日,中江县农作物受旱面积已达115.29万亩,成灾78.51万亩,绝收23.63万亩;全县3718个社、4.55万户、15.48万人以及12.23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在缺水最为严重的永丰场镇,组织消防车送水已持续近30天。全县共有45个乡镇受旱,受旱人口达109.3万人;山平塘干枯5458口,石河堰干枯1726节;因旱预计粮食减产86568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060万元。
海拔1070米、地处中江最高的村——合兴乡盘山村的旱情让人触目惊心:庄稼基本绝收,老百姓断水缺粮。村支书谢瑞海说,全村1700亩地,除了一点早玉米有收,其余900多亩迟玉米、400多亩药材(包括桔梗、丹参、白芍等)全死了。全村543户人家,缺粮的就有300多户。南山镇洪波村9社的太婆张成凤说,她活了73岁,这么大的干旱还是第一次遇到:“收了麦子点的苞谷都没收成了,红苕也没希望了,花生的根都扎不进土里。”
以人为本 众志成城抗旱减灾
旱情考验执政能力,旱情考验应变能力。
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再到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各受灾乡镇党委、政府,面对旱灾,都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把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放在第一位。
8月12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开抗旱救灾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回良玉副总理来我省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紧急行动起来,万众一心,克服困难,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坚决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胜利。此前的8月10日,省政府抗旱救灾工作组专程深入中江察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
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紧紧联系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的心。8月9日上午,市委书记、市长方小方率队前往遭受严重干旱的中江县进行视察,鼓励中江县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再接再厉,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力争将旱灾损失减少到最小。在南山镇洪波村1社,方小方一行被热火朝天的挑塘掘堰的劳动场景感染了,大家走进塘底,冒着酷暑与群众一道搬运淤泥。8月16日上午,方小方再次前往中江县,深入辑庆镇青云村7组,实地查看灾情并慰问受灾群众。他多次强调,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让群众有饭吃,有水喝。8月16日,市政协主席陈华国率队前往中江县广福镇李湾村了解旱情,慰问受灾群众。8月18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通才率队前往中江县南华镇五里坡村看望慰问当地受灾群众。他们希望当地党委、政府一定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村民生活饮水,同时抓好生活困难户的调查摸底工作,及时给予帮扶。采取有效办法,努力抓好晚秋作物生产,把旱灾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面对灾情,8月15日,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通报当前供电形势,决定立即启动压限负荷最高(达总负荷20%及以上数量)的“黑色预案”。把抗旱救灾保电作为“迎峰度夏”最重要的工作。8月15日下午,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2006年第三次会议,会议决定,针对目前的旱情,全市自8月15日起启动二级抗旱应急预案,全力抗旱救灾。
涉农部门在旱情面前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民政局等单位和部分省直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抗旱工作。市水利局紧急成立3个抗旱工作组,组织局机关干部奔赴各县(市、区)重灾区指导帮助开展抗旱工作,向社会公布24小时热线值班电话,便于社会各界联系。德阳电业系统全力以赴抗旱保电,领导干部轮流到供电所实行24小时抗旱值班制,全力为抗旱提供电力支持。人民渠二处通过精心调度,科学用水,统筹兼顾,全力调水抗旱。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多次实施人工降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市级新闻单位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领导下,派出骨干力量入驻中江县,深入受灾地区,及时报道干部群众大灾面前不低头,团结一心抗大旱,力争抗旱夺丰收的动人事迹,做到“旱情不解除,记者不撤回”。
团结互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这场罕见的旱灾面前,全市干部群众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精神,万众一心,同斗旱魔。
中江县的灾情引起了省防汛抗旱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包括冲锋舟1艘、救生衣500件、编织袋3万条、铁丝10吨,价值16万余元的物资迅速运抵中江,有力地充实了中江县的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也为我市安排下达了旱山村项目建设资金220万元,为我市的抗旱救灾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省级部门如此关心支持德阳的抗旱工作,市级部门和各县(市、区)更是以极大的热情,对受灾地区给予了无私援助。
8月15日上午,市委办公室派员前往中江县富兴镇观碑村看望慰问受旱严重的困难群众,向镇、村两级赠送了总额7000元的慰问金,并给当地最贫困的25户送上了大米、油、衣物等慰问品和慰问金以及5台抽水机。同一天,市政府办也派人前往中江县继光镇高石村察看旱情,当了解到高石村从继光水库引水灌溉的隧洞因年久失修出现部分垮塌,严重影响当地抗旱工作时,当即表示将给予大力支持,迅速修复引水隧洞,帮助村民开展生产自救。
8月14日,市委宣传系统的14个部门负责人带着市委宣传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深情厚意赶到中江县南山镇,向该镇捐赠了45000元现金、4000公斤大米和1000只鸭苗。8月15日、18日,市委政法委先后两次派人前往中江县集凤镇波圆村察看旱情,慰问受灾群众。
8月18日,饱含全市工业系统干部、职工和一大批企业老总、员工心血的572070元现金和90吨肥料、10吨水泥的捐赠款物被送到中江。捐赠单位代表、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什邡卷烟厂党委副书记程宜根说,企业的根在德阳,企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德阳市委、市政府发出向中江灾区献爱心的号召,企业理当积极响应。
在其后的时间里,市直机关工委、市农办、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安监局、市旅游局、市农机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总工会、市政务服务中心、农行德阳分行等市级单位都派出人员,前往中江开展慰问活动,为灾区群众送去了大批物资,并捐助了大量资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旌阳、广汉、什邡、绵竹在自身部分乡镇也遭受旱灾的同时,仍然记挂着比自己受灾更严重的中江县,先后派出主要负责同志前往中江了解旱情,并向中江提供了累计70万元的抗灾资金。
截至8月20日,中江县已收到来自市级部门捐助的现金118.25万元、粮食21.525吨、肥料95吨、水泥60吨;中江县级部门捐助现金57.446万元、粮食16.2吨、肥料26吨。
目前,援助中江抗旱救灾的行动仍在继续,一场抗御旱灾的爱心接力正绵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