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树立德阳“重装基地”品牌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3/12/9






    12月7日、8 日,省委党建领导小组副组长、省重大装备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沈国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成云,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小方,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省人大机关党组书记杨启泉,省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董任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陆惠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显坤,副市长宋玉华、市政协副主席陈晓慈等数十名全国、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我市“重装基地”建设、农业、旅游、公安工作。李成云主持汇报会,方小方主持座谈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元超、杨公植,副市长陈行祝、李思清和市委秘书长贾瑞云、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继街、市政府秘书长曾庆扬等陪同视察。
  沈国俊在座谈会上就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作专题讲话。他说,2002年初,德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把德阳建设成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德阳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加快西部大开发、四川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机遇,今年1至10月,全市102家规模以上机械行业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09亿元,同比增长35.49%的好成绩,推动了德阳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他希望德阳围绕“重装基地”建设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企业深化改革,狠抓技术研究开发,推动重装事业的发展;加强沟通,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交流的平台,切实解决具体问题;加强宣传,为四川和德阳的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鼓舞士气,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落实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组织社会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从业人员的信心和进取精神,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李成云在座谈会上讲话。他对今年全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迅猛发展,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农产品市场旺、增收形势好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全市机械企业要制定规划,落实重点项目,加快技改投入,加快新产品开发,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围绕二重、东电、东汽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一批“高、精、特、新”从事零部件、元器件和中间材料生产的中小型专业化配套企业;围绕我市“重装基地”建设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重大装备领域的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努力营造政策法制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树立德阳“重装基地”品牌。他同时感谢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对德阳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监督和指导作用。
  方小方在汇报会上讲话。他说,德阳的全国、省人大代表齐聚旌城,视察我市工作,这是人民代表履行职能职责的有效形式,也是对政府工作监督支持的具体表现。德阳前三季度,全市GDP完成258.82亿元,增长11.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创了近8年来的新高。工业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8.51亿元,增长21.9%,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农业丰收,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5元以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内资23.8亿元,增长50.9%,实际利用外资3292万美元,增长41.23%。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加大,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数16682人。
  两天来,全国、省人大代表们先后视察了二重集团公司、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厂德阳分部、小汉零部件加工园、广汉连山镇景花村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三星堆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德阳看守所、德阳市巡警支队。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代表们对我市以项目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先导,发挥比较优势,全面启动“重装基地”建设,合力打造装备产业集群,完善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企业给予充分肯定;我市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农业丰收,主要农产品价格回升,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得到了参加视察的全国、省人大代表们的一致认可。人大代表们还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结合德阳市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德阳经济新跨越、奋力推进“三个转变”,提出了好的建议和意见。他们希望德阳市以三星堆为龙头,对德阳旅游的整体形象进行策划、包装和宣传,提高德阳旅游市场竞争力;鼓励公安队伍继续为德阳地方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