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人为本”创奇迹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4/4/14






    ———天池集团干部职工畅谈“4·1”冲击地压事故抢险感受

  4月9日,在天池集团公司“4·1”冲击地压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参加抢险的干部职工和被困井下14个小时、成功脱险的蒲长清等矿工一道,追忆难忘的往事。大家一致认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强化人本理念,是“4·1”冲击地压事故抢险创出奇迹的关键之所在。

  綦国林(天池集团公司总经理):这次抢险救灾工作能取得圆满成功,就是牢牢坚持和把握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首先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事故发生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成云,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小方当即指示:“全力抢救职工,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并在整个抢救工作中时刻关注事态的进展,殷切的关怀,让人非常感动。副市长李思清很快赶到现场,担任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做好抢救工作,直到次日凌晨被困矿工全部脱险方才离开。其次是公司制定了突发事故抢险救灾预案,有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抢险工作队。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反违章,压事故,争取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按照预案进行抢救,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谢军(天池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为了抢救遇险的矿友,我们的职工真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沿着巷道边沿重新掘一条临时救援通道”的抢险方案一出台,大家不顾冲击地压的余震,勇敢地冲了进去。去年底一井发生透水事故,在那场抢救国家财产的战斗中,一井全体职工连续奋战了两天一夜,在冰冷刺骨的井水中一泡就是几个小时,有很多同志病倒了,而没有一名同志叫苦喊累,照样坚持工作。在这次冲击地压抢险救灾战斗中,为了5名被困矿友的生命安全,大家克服现场煤尘大、顶板破碎、工作强度大、时间紧迫的重重困难,连续奋战14个小时,终于打赢了这场特殊的战斗,让5名矿友安全归来。

  陈刚(天池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一井井长):“一定要在保证救灾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救灾,千万不能在救灾过程中发生新的事故。”这是市领导反复嘱咐的。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特别是当日18时37分又发生一次小型冲击地压事故,引起了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的特别关注,果断要求立即撤出现场。整个抢险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措施:组织抢险队沿巷道边沿重新开掘一条临时救援通道;切断通往下部区域的一切电源,防止可能因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连续向井下供风,保证遇险矿友呼吸新鲜空气,为抢救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郑成广(一井抢险队队员):我们赶到井内时,粉尘弥漫,还有冲击地压的余震,让人十分紧张。好在我们平时训练有素,经验丰富。抢险中,由于巷道低矮狭窄,为了抢时间,后面刨煤的人要爬在打风镐的人的胯下,煤只能一撮箕、一箩筐地拉出,有的人手掌被震破了,有的手臂划出了口子,有的膝盖跪肿了,大家都累得汗流浃背,衣裤全湿了,抢险全过程,新掘巷道12.4米,清理旧巷道7.8米,运出原煤60多吨,我们经受了考验,完成了十分艰巨的任务!

  蒲长清(被救矿工):我们被困井下后,能很快镇静下来,同时采取一些自救措施配合救援工作,这都归功于井、队平时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实战演练。依据我的经验,压风未停,我们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一时半会儿不会出事,生还的可能性极大。自己作为代理班长,应首先稳定4名新矿工的情绪,相信组织上会全力营救。通过这次事故,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在万分感激的同时,将把脱险的喜悦化作工作的动力,更加努力地搞好本职工作,进一步学习《安全生产法》,严格操作规程,搞好安全生产,回报社会和矿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难忘的追忆,感人的话语。关于“4·1”冲击地压事故抢险工作,天池集团的干部职工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他们除了深深的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会各界,最集中的话题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讲科学、保安全、促发展,尤其是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团结协作,敢于拼搏,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谱写英雄壮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