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纪实
去冬今春,一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养殖业中掀起不小的波澜。去年刚刚落户我市无公害禽业科技园的广东温氏禽业有限公司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以科技为武器,阻击瘟疫的入侵,健全的科技服务体系为预防疫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了生产经营顺利开展。
近几年来,我市在寻找科技与农业的结合点,以科技示范带动农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打造业主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一区多园式的农业科技园区,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2年至2003年,我市先后共投入1.6亿元用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出无公害蔬菜科技园、无公害禽业科技园、中药现代化科技园、绿色养殖科技园、绿色种植科技园和生态农业科技园6个分园,绿科农业、温氏集团、新世界丹参基地产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纷至沓来,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主体,各分园和主要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三级网络体系。
农业科技园区的生命力在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农业科技园区,业主们纷纷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寻找科技与企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一些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成立了研发中心,联合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针对园区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新世界丹参基地产业有限公司依托香港新世界集团的强大实力,与香港浸会大学、厦门大学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巩固完善了3000亩GAP核心种植区,建成年产100万株丹参的生物技术种苗中心,对丹参多倍体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丹参保健茶系列产品已试销香港地区,创汇70万美元;而建立科研教学基地的方式有机结合园区业主擅经营、懂管理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研能力强、技术新的长处,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又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生产水平。目前,农业科技园中有5个分园成立了科研教学基地。2003年,农业科技园区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2个,引进新技术29项,新品种250余个,5个品种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9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
致力于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把农业产业化的功能辐射到农村的千家万户,进而带动农民增收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宗旨所在。围绕这一宗旨,园区建设卓有成效。
——小区建设式的集中管理。改过去农户家中小规模、分散养殖,仅作为副业的方式,把一定范围内,从事专一品种生产,且单元规模较大的区域集中起来。温氏禽业有限公司针对单批养鸡规模在5000只以上的农户,推行“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禽苗、统一饲料防疫、统一回收肉鸡”和“保证养殖成活率、保证养殖户每只鸡有1—1.5元利润”的模式,变养殖为农户的主业,在技术管理上精心经营。2003年,和温氏签订养殖合同实现年利润在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近20户,最低利润也有1万元。
——积极兴办农业工厂。落户中药现代化科技园的广汉遵生实业公司租用农民土地后,经过规划,形成连片基地,再就近雇用农民到基地打工,形成了以土地为车间、以农民为工人的农业工厂模式,在农业工厂,技术规范化、培训制度化、防治统一化、农民几乎没有承担风险,还能获得土地租金和打工工资双项收益。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3年,农业科技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利润6700万元,直接带动16万农民增收。短短两年多时间,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我市提出了园区建设实施“6112工程”的奋斗目标,即到2005年,农业科技园区辐射面积10万亩,每个分园销售收入过1亿元,直接带动20万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