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什邡市人民法院蓥峰法庭
前不久的一天,当原告王文兰离开什邡市人民法院蓥峰法庭时对法官感慨地说:“我原以为打官司既担搁时间又麻烦,没想到半个小时就了结了,太感谢你们了。”这天,该庭共结案4宗,几位当事人对法庭这种高效而公正的工作作风均表示满意。
蓥峰法庭是什邡市法院为方便群众诉讼,促进山区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于1999年12月以原蓥峰法庭为基础合并洛水、云西法庭而成立的,办公及审判大楼地处蓥华镇的青山绿水间,是一幢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该庭辖红白、蓥华、八角等5个镇,辖区面积占什邡的一半以上,而干警只有4人。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队伍长年坚持在艰苦条件下工作,为了辖区的稳定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明察慎断以防止矛盾激化。他们往往在受理案件后为了在法定期限内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经常顶风雨冒寒暑奔波于崇山峻岭中的羊肠小道上,有时步行数公里才好不容易找到当事人的家时却又因其外出,要么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要么就漫山遍野找人。有的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庭工作不予配合,还要说些过激的言语,干警们始终以大局为重耐心解释说服。他们许多时候连星期天或节日都不休息,再苦再累也从不计较。
3月17日8点正,庭长唐世平正在安排工作,两个当事人就来到法庭提交答辩状和书面证据,他一边为其填写证据清单,一边回答一些有关法律知识的询问,结束后他和干警立即驱车前往11公里外的红白镇松林村对一个离婚案进行宣判。到达目的地后,唐世平见男方当事人未到,吩咐村干部再次通知后又赶往峡马口村。经过40多分钟的颠簸到达峡马口村2组后,立即和镇政府的调解干部一起,就村民唐焕礼要求其弟唐焕强返还自留山地、赔偿医疗费1800余元一事进行调解。经了解,他弟弟伤害他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早已过了诉讼时效;自留山原系唐父所有,其弟在对唐父尽了赡养义务并送终后,由村上将自留山拨给了其弟使用。因此唐的两项请求都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但考虑到唐年岁已高且较困难,通过做工作,其弟自愿将自留山交给唐使用。这样,既化解了唐氏兄弟间的矛盾,又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后,干警们谢绝了唐家的热情挽留,于12点正赶回松林村宣读判决书。由于男方酒后现场无理取闹,办完此案已是午后1点半。下午两点,唐世平得知洛水镇有一个当事人要求马上立案,30分钟后干警们又赶到了20公里外的洛水镇。这是一个借款合同纠纷案,被告是四平镇境内的一家水泥厂,欠原告借款20多万元,近期水泥厂停产,厂里尚有库存水泥没有卖出,原告方请求对这些水泥尽快保全。干警拿出流动立案包予以立案后,便迅速来到四平镇,及时查封了1100吨水泥和一辆桑塔纳轿车。在往回赶的路上,唐世平又在车上给大家交待次日要办的事情:上午先开庭审案,完了去响簧村贴布告,然后再到东山村作调查……好多个工作日大家就是这样度过的。
蓥峰法庭总是以公正和效率为保障,尽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农民顾某去年从湖北一良种场编印的《良种指导》小册子上看到,种植该场提供的“超级水稻王”效益可观,便满怀希望在当地信用社贷款1万元邮购了27.5公斤种子,后来收割时发现稻谷不仅不饱满,而且根本不能作种子卖,造成顾某投资无法收回而成了当地的特困户。在多次与种场交涉无果后,顾某一纸诉状将种场告上法庭。蓥峰法庭受理后经过多方努力,种场最终派员来到什邡,就赔付问题与顾某达成了一致协议,并按协议当庭履行了全部赔款。事后顾某满含热泪感激地说:“如果没有法庭为我主持公道,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近年来,随着新类型案件的逐渐增多,该庭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改革审判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辖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庭近三年受理案件达900余件,结案率为100%,上诉案件无一发回重审,为国家、集体和公民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在“一教育、三整顿”中群众对该庭的满意率达100%,县、市、省共青团组织先后授予该庭“青年文明号”称号。
这是一个年轻的集体,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的干警们在审判战线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让庄严的法徽在青山绿水间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