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四川省
德阳市
综合
文章详情
从“散兵游勇”到“集团军”——绵竹市鼎力打造劳务输出基地和民工品牌述评
2020年09月24日
10
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4/5/27
绵竹市多方合力打造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和民工品牌,竭诚提供“一条龙”服务,闯出输送“订单民工”的新路子。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在《四川劳动就业》第二期载文特别介绍了绵竹创造的经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成云5月13日为此作出批示:“绵竹市的做法很好,请转各县(市、区)学习。劳务输出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培训重点一是技能,二是法律知识。”
长期以来,各地为求生计的民工潮水般地涌向车站,涌向各大城市,全凭运气东碰西撞,曾被称为“盲流”。如今,绵竹市的“打工者”却是与众不同的风光——
今年春节刚过,绵竹市四大班子和各有关部门的头头脑脑,亲自为220名打工者送行,再现了一年一度欢送新兵入伍才有的特殊礼遇和动人场面……
今年1月至5月,绵竹市有组织地向浙江输出务工人员5613名,实现了从“散兵游勇”到成建制“集团军”的历史性跨越。绵竹市委、市政府和绵竹市劳动保障局鼎力打造劳务输出培训基地、打造民工品牌和有组织输送“订单民工”,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德阳市领导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
农民外出务工,按理说主要应当依靠劳务市场进行运作。但在目前各地劳务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村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散兵游勇”四处闯荡却是困难多多,举步维艰。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绵竹市委、市政府树立起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的新观念。他们采取了把“散兵游勇”组织成劳务输出“集团军”的大行动。绵竹市委书记蒋子林去年8月利用在上海开会之机,专门到浙江义乌市考察劳务市场;市长蒋国华、市委副书记荣炳忠等相继带领有关部门和镇乡负责人奔赴义乌落实具体事宜,促成绵竹市劳动保障部门与浙江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所达成输出“订单民工”的合作协议。今年春节期间,当该市劳动保障部门为务工人员购买团体火车票遇到很大困难时,绵竹市的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都亲自出马与成都铁路局等部门联系,想尽办法,终于使绵竹20多批次3300多民工节后及时到达打工地。
绵竹把培训和成建制输出民工作为系统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杨兆华为组长,宣传、劳动、就业、教育、交通、农业、科技、建设、财政、物价、广电、卫生、防疫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和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并在绵竹市劳动保障局下设办公室。同时在全市26个镇乡全部建起劳动保障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形成了以该市职介中心为龙头,以各镇乡劳动保障所为主体,以互帮互带为补充的劳务输出工作新机制和新格局。为使大量首次外出者降低打工成本,绵竹市决定今年由财政拨款200万元,作为劳务输出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和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介绍补贴。该市财政已为今年有组织输出到浙江的3000多个民工每人补贴培训费、职业中介费和路费等共计230.8元。
为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改变他们外出务工除干粗活外就业难的现状,绵竹市十分注重建设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多方合力打造民工品牌。他们主要依托本市职业培训中心、社会办学机构、职业学校和新建立的各镇乡农民工培训中心,不断举办各类培训班。2003年12月至今年5月,该市已举办劳务输出前的法律知识、建筑、缝纫、计算机操作、厨师等各类培训73期,培训人员达3700余名,使绵竹输出的劳务“集团军”具备了组织性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等特点,在浙江义乌及周边地区一举打响了绵竹民工的品牌。江苏省启东市有关部门慕名主动与绵竹市劳动保障部门联系,已把绵竹确定为“江苏省启东市劳务输入培训基地”。
绵竹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竭诚为外出民工提供“一条龙”服务,由市委办、市政府办牵头,交通、公安、劳动、卫生、交警等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做到一切为外出民工开绿灯。该市劳动保障就业部门派出20多名工作人员,从民工前来报名起,到办理身份证、健康体检,职业技能培训,出发到成都的汽车运输组织,乘火车到上海的中转,到浙江义乌后的接待安置,具体落实务工单位等等,实行全程系统化服务。今年4月下旬至“五一黄金周”期间,他们专程赴义乌进行跟踪服务,回访了11家企业2000多名绵竹民工,关心了解其工作、生活和收入等情况。目前,绵竹的5000多名有组织民工主要分布在浙江金华、义乌、慈溪、绍兴等市的63家企业。绵竹输出的“订单民工”现在月工资最低600元, 高的达1400多元。所有民工工作状况良好,生活安定,涌现出了杨东、王平、于浩兰等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土门镇村民李自琼今年随绵竹劳务输出“集团军”进入义乌洪宇拉链厂打工,短短两月内就被评为车间先进个人。她每月能挣到1200元左右的工资奖金,其在太原打工的丈夫也很快来到义乌与她一起创业。今年1至5月,绵竹全市劳务输出达到27937人,其中成批量“订单民工”已占20%。
绵竹有组织地走“订单民工”的新路子,不失为扩大农村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可靠途径之一。该市党政等多方合力为劳务输出“集团军”服务,使每个民工及家庭省事、省心,尤其是较好地解除了农民工对于合法权益缺乏保障、用工方拖欠工资等后顾之忧。绵竹不惜投入较大财力来支持和帮助广大民工迅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增强劳动技能,大胆地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素质,除打工多挣钱使农民增收外,最大的“回引”还在于今后他们返乡促进绵竹经济建设的大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