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谱三国文化新篇 展调元故里宏图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4/12/2






  ——罗江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纪实

  以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著称的罗江县,是川西北平原的最后一道屏障,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里山峦起伏、沃野千里,古蜀道自苍莽秦岭迤逦而来;这里人文荟萃、文化灿烂,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灿若星群。今年,是罗江恢复县制8周年,也是李调元诞辰270周年,还是李雄据蜀建立汉政权移万安县于罗江1700周年,更是四川境内最早、最完整的三国蜀汉遗迹庞统祠建祠1790周年——以此为契机,罗江大打“文化强县”牌,将2004年定为首届“罗江文化年”、“旅游年”,举办声势浩大的“三国蜀汉文化旅游节”,并采取一系列举措为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作出了种种努力。

  文化建设“五纳入”历史名城换新颜

  罗江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和体制改革,纳入县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任期责任目标考核,将文化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狠抓落实。

  在城市建设中,罗江县以玉京山景乐宫为中心,将其规划成文化区,修建了李调元纪念馆(县博物馆)、县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楼。在老城区改造中,以川西名阁奎星阁为中心,规划清代一条街,保护古城、传承历史,如今这些规划全部都已付诸实施。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都有一位领导分管文化工作,他们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并解决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听取文化工作汇报,并召开文化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考核中,由县委书记负责,县委常委会组织实施,对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规定了县级各部门、各乡镇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的职责,并且每年将目标考核结果与各部门、各乡镇挂钩,与各单位领导班子的政绩挂钩。为了解决维修经费的不足,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全县各级干部,县级各部门各乡镇及企事业单位共捐款63万元,加上省市支持,先后共投资260万元,确保了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全县15个乡镇均建立了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各乡镇的文化阵地建筑面积都在3400平方米以上。

  “五纳入”的具体落实,给罗江文化建设铸就了一块坚实的盾牌,使全县的文化建设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有力保障,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

  文化旅游树品牌生态观光成时尚

  在罗江境内,有三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巴蜀著名古战场——位于城西数里的鹿头山白马关、名响中外的庞统祠和落凤坡。同时,还有佛香萦绕、钟声悠远的万佛寺,有清代才子李调元……历史的丰富内涵赋予了罗江在文化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罗江县委、县政府以此为依托努力打造以三国文化为支柱的旅游产业。先后对鹿头山、白马关、庞统祠为一体的三国蜀汉文化旅游区进行了改造修建。今年是罗江县的旅游年,为扬起“一城(历史文化名城)两区(三国文化区、调元文化区)”的龙头,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和15个乡镇及驻县各企事业单位整体联动,举办了罗江县三国蜀汉文化旅游节,将旅游年活动推向了高潮。旅游节活动的开展凝聚了罗江人气,张扬了罗江名气,深入发掘了罗江的历史文化资源。

  罗江县在全力打造三国蜀汉文化旅游产业品牌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强烈文化氛围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从去年开始,罗江县结合开发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在蟠龙镇海棠村举办第四届梨花会期间大搞文艺演出,开展“三下乡”和科普一条街活动,在广富、略坪分会场进行歌舞、卡拉OK比赛、有奖知识问答,把文化与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融为一体。今年的第五届梨花会上,以金花梨为主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再创新高,“农家乐”的档次得到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来自成、德、绵的游客逾20万人次,创直接收入50余万元。

  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培育客源市场,扩大对外影响,罗江先后举办庞统祠仿古祭祀活动,三国蜀汉军阵表演,组织参加了“爱我家乡,德阳人游德阳”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重点宣传三国文化、调元文化、佛教文化,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罗江县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舞摇纹江涌春潮歌动玉京乐万家

  罗江县委、县政府以乡镇和县城社区文化为重点,以实现群众小康文化生活为根本目的,全面加强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建设,促进了全县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回顾今年罗江上半年的群众文化活动,可谓多姿多彩、特色纷呈。1月,在云盖山开展的“迎春团拜会”上,来自省、市及县内的百名文艺工作者载歌载舞;2月,春节前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民间书法家、画家下乡为群众赠春联、送书画,与百姓共书写同祝贺;3月的龙灯狮灯大赛,群龙飞舞、众狮腾跃,文化名城欢歌笑语,古城新区人头攒动,到处展现出安泰祥和的新景象……6月,复鸣的景乐梵钟敲出了“川纤杯”龙舟经交会,也敲出了罗江县第二届农村文艺调演。《走进罗江》、《慧觉镇之歌》、《七个大嫂领直补》等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充分展示了农村文艺创作的实力。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给罗江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欢乐和色彩,而且造就了新一代文艺骨干。县文化馆的音乐舞蹈协会现有会员52人,书画美术摄影协会有会员50人。文艺创作队伍不断壮大,赖安海、高翔、刘良国、周贵绵、龙敦仁等人的作品分别获得国际国内各级奖项,农民作家周贞籍、肖由达、叶鹏等人的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以先进文化助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罗江人的执著追求。他们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阵地,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良好氛围。如今,罗江县已建成西部玻纤基地和树脂基地、水稻制种基地和川西北水果基地。今年1至10月,罗江县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多元,城镇居民收入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目前,罗江县正在抓紧建设三国文化区和调元文化区,竭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和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大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大德阳、实现新跨越的宏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