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了五名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天池集团“4·1”冲击地压事故抢险纪实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4/4/7






    4月1日上午9时50分左右,天池集团公司一号井八反眼下山煤巷,一起难以预测的冲击地压事故突然发生,蒲长清等5名正在八反眼下山煤巷作业的矿工被困井下。
    5名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 刹那间紧紧地抓扯着各级领导和集团公司干部职工的心。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成云,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小方立即指示:要全力抢救井下遇险职工。副市长李思清等火速赶往事发现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营救工作。
    经过14个小时连续奋战,5名遇险矿工全部获救生还!
    事故,在毫无征兆中突然发生
    天池集团的人都知道,天池煤矿的冲击地压是全国最典型的。
    尽管上上下下对安全生产时刻都绷紧了神经,并且防范措施严密,但这种难以预测的事故,这次又因地震原因引发了。
   据统计,自1990年至1999年间,由于冲击地压事故,曾导致天池煤矿22名矿工死亡,仅1994年3月的那次事故里就死亡7名矿工,另有10多人受伤。
   “4·1”冲击地压事故也是如此,事发前没有任何征兆。
     当天上午,天池集团公司一号井副井长叶贤武如往常一样,率队进入井下进行安全检查,行至距一号井八反眼约20米的地方时,突然听到从八反眼方向传来“砰”的一声巨响,随即是垮天般的煤炭和顶板石哗哗而下,很快阻塞了八反眼下山煤巷……
     抢险,在周密指挥下紧张进行
    冲击地压发生后,天池集团公司公司总经理綦国林、党委书记谢军和副总经理、一井井长陈刚,一井党总支书记杨革兵等火速赶到事发现场。
     李思清得到天池集团公司的报告后,在第一时间里将事故大致情况向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成云,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小方作了报告。李成云、方小方当即指示:“全力施救,抢救职工,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和损失!”并责成李思清率领市安监局、市经贸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工作。副省长杨志文得到情况报告后也明确指示,要安全抢救出遇险矿工。
    很快,一个以李思清为组长的天池集团公司“4·1”冲击地压事故抢险领导小组在一号井口成立并开展抢险工作。
    抢险领导小组对抢险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注意抢险安全,抢险人员绝不能发生事故;二要做好后勤保障,保证抢险设施、器材正常使用;三要做好组织保障,提高抢险工作效率。
    当时的情况是十分危急的:矿井巷道全部被煤炭、顶板石堵死,清通非常困难;发生冲击地压事故,灾区往往增加瓦斯释放量,空气中的瓦斯浓度增大,随时都面临瓦斯爆炸的危险……
    “被困矿工在灾区最多只能坚持15小时。”省煤炭安全监察局总工程师熊俊华等专家根据灾区的空间、煤层瓦斯排放量等多项指标综合计算、反复测定后作出这样的分析。这就是说,必须在次日凌晨1点前把被困人员救出来,否则遇险人员很难有生还的希望。
     时间就是生命。抢险领导小组审时度势,决定组织抢险队沿垮巷进山侧边缘向下新掘小断面巷道通往下部区域,救出遇险人员;切断通往下部区域的一切电源,防止可能因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向灾区连续供风,保证遇险人员呼吸新鲜空气……
     一切工作围绕抢险救援有条不紊地进行。赵书平、罗宗铸等5名抢险队员“全副武装”下井,冒着危险投入抢救工作。紧接着,全井110多人赶来增援,轮流施工,开掘高1.5米、宽1.5米的救生巷道。由于工作面太窄,抢险人员只能用手传送清理巷内堵塞的煤炭、石头,为了井下情同手足的弟兄,大家憋住了劲加紧工作。
     正当大家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投入抢险之时,意外又发生了:18时37分,事故地段再次发生冲击地压事故!
   为了加强抢险工作,抢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要求参加抢险的人员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抢救遇险矿工,同时要确保抢险人员安全,不使事故升级。
   一直战斗在井下的一井井长陈刚,在18时44分新挖巷道12米后,他用风镐敲击通风铁管再次与被困人员联系。当他蹲下身子耳朵紧贴铁管听到里边传来“当、当”的声音时,他惊喜地高喊:“还有人活着!”
      获救,5名遇险矿工全部生还
   整个抢险过程中,李成云、方小方等随时关注着事态进展情况。一再特别强调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保证遇险矿工的生命安全。
    20时12分,陈刚用矿井里的暗语与被困人员通话,确认5名遇险人员都还活着!
     此时,在现场指挥的李思清叮嘱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麻痹大意,不能急躁。
     22时27分,由于现场顶板较为破碎,抢险难度大大增加,估计在4月2日零时巷道疏通才能通过破碎带,救出遇险人员的时间大约在次日4时左右。时间的延缓时刻危及井下遇险人员的生命,抢险指挥部决定:“一定要在保证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前完成巷道疏通。”
      23时35分,抢险人员提前半小时通过破碎地带,到达与矿工被困地带相距约20米的巷道。但巷道几乎被冲出的煤炭填满,只留下0.2—0.4米高的“巷洞”。
与此同时,遇险的5名矿工也在里面一个劲地挖刨堵塞巷道的煤块。
     “1米、5米、10米……”23时46分,距事故发生仅14小时,陈刚从“巷洞”拉出第一个被困矿工覃勇。随后,5名矿工全部脱险。
      一直等候在井口的医务人员很快对5人作了全面体检,认为他们的生理指标全部正常。
        劫后余生的矿工郑友明和矿友一一拥抱,庆祝再生之喜,感谢各级领导和参加营救的矿友。他说,事故发生后,现场巨大的气流把煤灰卷起四处飞扬,原本通亮的矿井里,一下子变得黑漆漆的,他就站在机头下喊,李多友等应声应答。知道大家都没有事,代理班长蒲长清非常镇静:“大家都不要慌,出了事,领导肯定要组织力量抢救。为了节约,只照一盏灯。大家都不要乱动,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当听到外面传来敲击通风管的声音后,他们非常高兴,相拥在一起:“我们有救了!”然后合力疏通了10米“巷洞”
         欢喜的锣鼓敲起来,喜庆的鞭炮放起来。李思清与遇险矿工一一握手,向他们转达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亲切问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