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四川省
德阳市
综合
文章详情
切实加快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2020年09月24日
10
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3/10/15
10月14日,我市召开乡镇企业、中小企业“1235”工程座谈会,总结“1235”工程实施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表彰2002年度德阳市乡镇企业、中小企业“1235”工程先进单位,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成云强调指出,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曾作出过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仍然是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各部门要从保持德阳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切实提高认识,关心、帮助、支持全市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市政协主席陈华国,市委副书记、市乡镇企业(中小企业)“1235”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刘守培,副市长、市乡镇企业(中小企业)“1235”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思清,市政协副主席邓朝福出席会议。
李成云在讲话中指出,建市20年来,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总结过去,在经济工作方面,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建市之初我们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效益好的乡镇企业、中小企业,20年过去了,当初的一批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跨三步、翻三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我们在抓大工业、大目标的同时,仍然不能忽视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好乡镇企业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李成云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对“1235”工程的再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市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特别要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指导,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为企业办实事。他鼓励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抓人才、添技术、强管理,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发展后劲,为德阳今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守培充分肯定了全市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对德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他指出,建市20年来,乡镇企业对全市经济社会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GDP等经济指标的增长上,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家队伍成长和企业群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各部门要客观认识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点地抓好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抓好“1235”工程,探索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实现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切实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李思清向受到表彰的“1235”工程先进单位表示祝贺,并通报了今年1至9月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他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配合,认真做好今年最后几个月的工作,及早谋划明年的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座谈会上,与会的部分市级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
据了解,自去年6月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1235”工程,(即,10户科技成长型企业;20户重点扩张型企业;30户“小巨人”企业;50户规模以下效益型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10名市级领导,50个市级单位各自对口联系企业。对联系的企业和市级单位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考核奖惩内容、标准,并纳入市政府的专项目标考核。这项工作的实施,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乡镇企业局的充分肯定。“1235”工程实施一年多来,联系企业的市领导、市级联系单位和各县(市、区)委、政府,认真按照“1235”工程要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增强了对企业的服务,转变了机关作风,密切了部门与企业的联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列入“1235”工程的60户企业,全部实现增加值15%,利润增长10%,税金增长5%,城乡就业增长4%的目标。在“1235”工程企业带动下,去年全市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52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5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