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加拿大渥太华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继续积极支持国际扫雷,努力和国际扫雷组织合作,包括向国际扫雷基金提供捐赠,在扫雷培训、技术和设备方面提供援助。2002年9月2日,驻滇某工兵团陈代荣、阙启忠、黄伟等6名官兵作为中国援外扫雷专家组成员赴非洲厄立特里亚执行援外扫雷和培训任务。他们面对艰苦的环境、死亡的威胁、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展示了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该团地爆连二排五班被集团军授予一等功,德阳籍士兵黄伟荣立个人一等功。
川西平原走出来的士兵专家
近日,我们在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红庙村7组黄伟的家里见到了黄伟。高瘦的个子,黑黑的皮肤,黄伟说主要是在非洲晒的。
黄伟1995年12月入伍,1996年到某集团军直属工兵团地爆连,1997年到昆明师训大队学习汽车驾驶,1998年在连队任班长,1999年到山西太原配合兵工厂研制火箭弹,主要负责研制和发射工作,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0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军代号为“砺剑-2000”军事演习,受到江泽民同志和全体军委领导的接见。同年,黄伟从北京转到西昌参加“高原-2000”军事演习,负责火箭弹的发射。后来,黄伟回到团部开车,去年2月,团队下达了援外扫雷训练任务,黄伟心情十分激动,他感到这是一生中难得的锻炼机会,毫不犹豫地向团里递交了参加扫雷集训的申请。在集训队里,训练是严格的,淘汰率相当高,全团200多名士兵报名,只有128名士兵参加训练,培训两个月后只剩下86名,6月份又淘汰了30多个人,到7月份只剩20人。训练枯燥,强度大,队员每天要背着50公斤重的沙袋进行耐热训练。为提高英语水平,每天要反复背单词,面对困难和压力,黄伟铆足了劲。当他把参加扫雷队要到非洲扫雷的事和训练的困难告诉家里后,黄伟的父亲对他说:“在困难面前,你绝不能低头认输,我们全家相信你会挺过来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鼓励着黄伟在困难和艰苦的训练中战胜了自己,去年8月,在总参谋部和军区的联合考核中,黄伟以全方位的军事技能被选为首批援外扫雷专家组成员之一。
在大海之王的国土上
9月的一天,经过16小时的空中飞行,黄伟等专家组成员远渡重洋,来到了非洲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北角,毗邻红海,被称为“大海之王的国土”。
在这次非洲之行前,黄伟对厄立特里亚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当他真正踏上这块土地时,却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沿路是一些用石块垒起的矮房和用木棍、破篷布搭起来的难民棚,即使在阿斯马拉,也看不到霓虹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更看不到“大哥大”和互联网,只有16世纪到19世纪土耳其和埃及人留下的建筑和墙壁上的累累弹痕,到处是战争留下的报废坦克,随处可以拾到子弹壳。在距阿斯马拉100公里外的扫雷训练基地,厄方只为专家组提供了2间住房。最难适应的是这里的恶劣气候。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又狂风大作,风沙涌动。这里每天都要刮大风,昼夜温差达20多度。而这个被称为“大海之王的国土”,竟连洗脸水都难以保障。黄伟说,我们在那里编了一个顺口溜:“叫一三五洗脸,二四六干搓,星期天放假,”他们经常是一小盆水早上洗脸,晚上还要用来洗脚,然后将水存起来用来浇菜。
气候的恶劣,饮用水的严重匮乏,战士们都可以克服,语言却是教学中很难逾越的障碍。厄方精选的60名学员中,只有27人读过高中,一部分只会讲提格雷尼亚语,英语流畅的寥寥无几。一堂课翻译两次学员们仍一脸茫然。黄伟同战士们一起,根据当地学员的情况,在语言交流中探索出“英语+提格雷尼亚语+中文+形体语言”的交流模式,从而使厄方学员最快地掌握扫雷技术。
“扫雷大王”从容面对死神
示范扫雷和指导厄方学员扫雷,是扫雷专家组援外扫雷的重要工作。专家组的成员比谁都清楚,踏进雷场就意味着要与死神周旋,示范扫雷的雷场,在当地有“死亡地带”之称,不仅埋有数以万计的地雷,而且种类杂,时间跨度长。
“我们要完成的不光是示范扫雷,还代表国家、代表中国军人向厄方乃至世界展示我们爱好和平、消除雷患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在雷场的一举一动,只能给五星红旗和军旗增辉,决不能抹黑!”黄伟就是带着这样的使命走上雷场的。专家组的第一次示范,黄伟第一个被派上场做示范动作,面对厄方学员的120只眼睛,他心里也有些紧张:毕竟是专家组第一次示范啊,假如有一点闪失,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黄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调整好心态,以标准制式的排雷动作,把战友埋在地下的雷探排出来,受到专家组成员和厄方学员的好评。
2002年11月1日,专家组成员和厄方学员开赴距培训中心200多公里的雷区,黄伟和他培训的学员被列为扫雷第四组,共17人,被分配到厄方官兵不敢肯定的区域。黄伟心里清楚,越是这种情况越不能有一丝的松懈。黄伟把战士分成三个小组进行作业,每组的间隔都在50—100米左右,由于战线拉得长,天气炎热,又穿着三十多公斤的防护装具,一天下来,内外的衣服全部湿透,能拧出水来。11月6日,扫雷作业继续进行,黄伟所带的扫雷组发现了30多个地雷引信及各种地雷残片,但没有发现埋于地下的雷,厄方学员开始有些放松自己,黄伟便用英语一遍又一遍提醒他们小心,但他们老是用“没问题”这句口头禅回答。进行到一半时,忽然听到第二组的学员惊叫黄伟的名字,只见一股白烟哧哧往外冒。说时迟,那时快,黄伟跃上前去,将这名学员按倒在地。数分钟后,地雷仍没有爆炸,黄伟上前察看,原来这枚深埋地下18年的m6防步兵地雷已经失效。尽管是虚惊一场,但专家组成员的忘我牺牲精神,使在场的厄方学员流下了热泪。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说,黄伟,very good一位在场的厄方官员激动地说:“我在意大利学习过,与美国人一起工作过,和日本人共过事,这次和你们中国人打交道,是让我最佩服的。”
本着为祖国、为中国军队争光的信念和科学的态度,专家组在指导厄方学员扫雷中,先后上百次遇险,但次次都挺身而出,化险为夷。在第二次带领厄扫雷学员进行实地扫雷时,厄方学员无一人敢上前。黄伟见此情景,主动请缨。踏进雷场不到两米,探雷器就发出了尖锐的报警声,他轻轻地用手拨开面前的一撮土,发现一枚59式防步兵地雷,这一刻,黄伟是在和死神握手。当这枚地雷被排除,身后传来了学员的叫好声。在两次扫雷援助中,仅黄伟带领的学员就先后排除各种地雷300多枚,各种炮弹引信100多个,各种金属碎片200余块,而且保证了无一伤亡,他也被厄军学员称为“扫雷大王”。为了拍摄扫雷最真实的镜头,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进入雷场,为我军援外扫雷收集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2002年12月28日,是专家组离开厄立特里亚的日子。上午10点,当厄军工兵司令泰斯凡宣布2002年中国专家组到厄立特里亚援助扫雷培训圆满结束时,60名学员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他们发疯似地冲向主席台,抱着教官久久不愿松手,一名叫齐达内的学员紧紧地抱着黄伟说:“欢迎你们再次来援助我们,如果你们中国专家来了,我还愿再当一次你们的学生。”工兵司令泰斯凡拉着副参谋长的手说:“你们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了如此重的扫雷任务,国际非政府扫雷组织要用十倍的时间才能完成,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饱尝战争之苦的厄立特里亚人民发出了内心的呼唤:“欢迎中国扫雷专家再次来为我们清除雷障。”当天,专家组组长代表扫雷专家受到厄总统伊萨亚斯的接见。坐在飞向北京的机舱里,黄伟心里默默地说:“兄弟般的厄立特里亚人民,如果需要,我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