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推进“再就业工程”纪
近日,记者在旌阳区“再就业一条街”与再就业的个体经营者摆谈,谈到党和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关心,他们就会说,区委、区政府实施再就业“民心工程”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一号工程”暖民心
去年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后,旌阳区雷厉风行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精神,他们专题研究再就业工作,并将此列入一号“民心工程”。
为此,区委、区政府相继转发了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再就业的19个配套文件,让各级各部门干部认识到实施“民心工程”的重大意义。同时,还结合本区再就业的特点和难点,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区委书记吕世才、区长杨波等亲自阅读处理下岗职工信件,到下岗职工家里,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当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反映就业难、小额担保贷款难等问题时,区领导立即责成有关部门想办法解决,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落实了33人的小额担保,到位资金40.7万元,为再就业者雪中送炭。
区上建立了再就业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全区再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再就业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每周定期收集和研究有关情况,逐项解决再就业的难题;区委、区政府还与各部门签订了《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建立再就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此外,他们还在全区20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劳动保障所,50个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现在,该区从事劳动保障的专兼职人员已达110人。目前,该区城镇4个劳动保障所均达到5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50个劳动保障站90%已达到了3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各工作站还配备了计算机。
换位思考办实事
要把下岗失业人员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只有站在下岗失业者的位置来想问题才能把事情办好。旌阳区各部门干部职工从方便下岗失业人员的角度考虑,简化手续,减免费用,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现在办证的已有1000多人,占应发数的90%左右。
旌阳区政府有计划地安排担保资金300万元,凡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即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有条件的还可享受贴息贷款。2003年一年中,该区争取到13个贴息项目,贴息贷款金额17万元。同时,还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服务型企业1户,享受社保补贴7人,享受岗位补贴66人,补贴金额3.34万元。过去一年,该区使用再就业资金158万元,从资金上保证了再就业工作。
工商、税务、物价、卫生等部门全面落实针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税收优惠、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其中:国税部门减免了121个下岗再就业登记证工本费,金额0.78万元。同时,对108户下岗职工不达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8.3万元;地税部门减免38户新办个体户“四税”,金额24.12万元,免费办理36个了税务登记证,免收工本费2000元;工商部门为1105户下岗职工办理营业执照,减免个体工商注册登记费2.54万元,管理费41万元。该区31个部门免除103个收费项目,有11项收费减半收取。
服务到位见实效
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需要社会和相关部门的真心帮助。旌阳区共有国企下岗职工近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298人,如此多的人要重新找到工作,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
旌阳区委、区政府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增强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的谋生本领。该区就业局委托黄许职高、旌阳区电大工作站等6个培训点,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167人。培训内容包括电脑、美容美发、烹饪、机械加工、建筑等专业,培训后实现再就业的729人,再就业率达60%以上。
旌阳区从管理入手,充分利用中介这一社会资源,做好区内7个中介机构的工作,全年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登记3500多人,介绍成功实现就业的2500多人,成功率为70%左右。
该区专门召开了11个丘陵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会议,下达了转移输出目标任务,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劳动保障所建立了劳务输出台账,全年累计劳务输出达34267人,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也加大了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直接输出劳务409人。
各街道、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救助活动,大家努力开发辖区内绿化、环卫、保洁、家政、老年服务、社区医疗等公益性岗位,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让灵活就业,弹性就业形式深入社区,深入民心。
城南花园巷劳动保障站,争取到市、区两级政府支持,新建“再就业一条街”,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286人再就业,有些经营得好的摊点,每天收入上千元;城北劳动保障所,在教师新村租赁10亩土地,筹建再就业园区,将吸纳七八百人实现再就业。
旌阳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鼓励他们到农村基层锻炼,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双向选择的机会,去年,该区高校毕业生报到152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实现就业的92人,其余60人全部在非公有制企业、乡镇学校,通过应聘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