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四川省
德阳市
综合
文章详情
小康路上的先锋队
2020年09月24日
10
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3/7/2
今年,旌阳区八角井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非常活跃。不少群众说:“这样的党员才能起到模范作用嘛!”
把各条战线的致富带头人、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致富能手等,这种“双向培养”是时代赋予党组织新的使命。八角井镇党委利用良好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以“党员先锋工程”为载体,使党员在小康路上尽力施展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双向培养 优化队伍
八角井镇党委在发展中清楚地看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领头雁,由他们带领广大农民不断探索发展经济新路子,与时俱进推动“两个文明”不断上台阶。
去年,他们积极开展“双向培养”活动,采取“一对一”结对子传帮带,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到目前,全镇已将27名致富带头人、技术骨干培养成了党员,同时已培养了30名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逐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
在全镇的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纯洁党员队伍,镇村党组织利用“民主评议党员”,先后对10多名党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切实解决“党员不像党员”、“党员素质低下”等突出问题。利用激励机制表彰、鼓励优秀党员,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扩大优秀党员的社会影响力,让他们更好地起好带头作用;开展农村贫困党员的帮扶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
他们结合“三村”建设,赋予“党员先锋工程”更具体的内容。通过“科技兴村”工作,使大多数党员掌握2至3门农村实用技术。目前,该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1000多名,其中取得“绿色证书”的317名,他们皆活跃在该镇各个生产领域。在“民主管村”中,党员积极发挥作用,带头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依法治村”工作中,大多数党员积极学法、严格依法办事,主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把精力用在农村经济建设上。
打好基础 活跃“细胞”
如果说村党支部是党的事业的基础,那么,党员则是这些基础的“细胞”。八角井镇党委充分发挥“基础”作用,调动所有“细胞”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照桥村党支部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党员先锋工程”的重要内容,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作为衡量党支部政绩的标尺。该村利用自己地处城区的优势,高起点调结构。近年村党支部首先在农户中大力推广最新产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其次,组织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规模生产,利用“C网”发布产品信息,使产销配套,农民产得出,产品有市场;再其次,通过招商引资调整结构,引进大棚蔬菜种植大户1户,种菜17亩,带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该村已涌现出种植养殖户12户。
柳沙村把发展企业作为壮大集体经济主渠道,目前他们有村办企业2个,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户办企业(包括第三产业)125个,年经营额5000万元。企业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目前村集体积累已有180多万元,集体有了积累后,一些公益事业由村上出资解决,切实为农民减轻了负担。今年该村农民种田只交了农税,其他如水利费、植保费、防非典药物开支等,全部由村上的积累支付,农民非常感谢村党支部。
八角钢铁集团公司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在实践中形成,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发挥。轧钢厂党支部书记刘贻奎承包轧钢厂后,大胆改革,以细化风险责任为重点,以改善分配机制为纽带,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积极开发市场畅销产品,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76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95%,超额完成承包任务120.41%;配件厂党支部书记肖尤烈在任务减少24%的不利形势下,不等不靠,给职工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给职工实惠等凝聚人心,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严把质量关,以质量、服务、信誉走活外部市场,去年增加收入61%。
共谋发展 携手并进
“党员先锋工程”的核心就是“双向”培养,让党员成为生产能手、致富带头人,把社会中的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八角井镇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后,一大批致富能手和技术业务尖子脱颖而出。
双榕树村党支部书记肖洪恩,1999年开始种优质果树,总结出经验后,鼓励、带动周围群众发展枇杷、柚子30余亩。现在部分果树已经挂果,并在此基础上搞起了“农家乐”,发展第三产业。在带动群众发展果品经济中,他无偿给村民提供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的经验和方法等,目前该村已有不少农民向果农转化。
潘家寺村党支部书记李有源,在发展本村经济中,积极调查市场,根据消费需求,有目的地培植养殖户,近年该村兴起了一批养猪、养鸡、养鸭专业户。本村一曾经失过足的姓胡的青年,当时回村后情绪低落,经李有源耐心教育帮助,学着养种鸡,并逐渐扩大规模,现在已发展到4000多只种鸡,年收入上万元,他的行动既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为一些无事可干的年轻人探寻了自食其力的路子,又鼓励了其他养殖户。
科技带头人彭义明,1999年租用大汉村3组16.2亩地栽种果树,同时养种鹅200多只,发展立体种植养殖业。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他不但自己富了,还为当地解决了6名剩余劳动力。现在村党支部已把他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