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亚青赛第三;1997年/2001年第8、9届全运会两届亚军;1998年亚运会第三;1999年亚洲杯赛第三;2000年悉尼奥运会第五;2001年冠军杯第四;2002年冠军杯冠军,亚运会冠军,世界杯第三;2003年冠军杯亚军;2008年奥运会银牌。在中国女曲德阳籍队员陈朝霞的运动履历表中,成绩斐然,功勋卓著,远望近看,可谓朝霞满天。
难忘恩师情
陈朝霞1987年4月被选入广汉市业余体校进行田径训练,那时她才12岁。当时教练李虹对她要求十分严格,如果没有按质按量完成训练任务,就算练到天黑,打开探照灯也要继续练下去。为了练爆发和跳跃能力,陈朝霞就在体育场看台的台阶上跳,一次跳两格、跳三格……随着跳跃的台阶数越来越多,她的腿和膝盖经常被坚硬的台阶碰伤。可陈朝霞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虽然也曾经为伤痛哭泣过,但哭完之后,用手把眼泪一抹,咬咬牙又开始练。
对于在广汉市业余体校的生活,陈朝霞念念不忘的是李虹为她付出的不是母爱却胜似母爱的那份感情。在一次比赛中,陈朝霞的脚受伤了,本来想坚持比赛下去的陈朝霞却被李老师背起来送往医院。趴在李老师背上,陈朝霞感觉十分温暖,平时母亲不在自己身边,这个时候她深切地体会到李老师为她所付出的母爱。许多年过去了,陈朝霞至今还常常向李老师说起此事。
1990年,四川省女子曲棍球队教练孔庆吉到广汉市选拔人才,当时他看中的是另外两名运动员,可教练李虹却把陈朝霞推荐给他,说陈朝霞的优势或许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她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很多队员所缺乏的。运动仅仅靠天分是不够的,只有愿意刻苦训练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李虹的话果然没有说错,当年孔教练勉强接受的陈朝霞,如今成为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的核心人物。在省队训练的6年时间里,陈朝霞不急不躁,小火慢功,不怕辛苦,扎实练好基本功,为进入国家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蜂蜜养出运动健将
陈朝霞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宽裕。父亲陈家均和母亲谭金英都是普通农民,除了最基本的一日三餐,他们也无法为幼小的陈朝霞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当年刚12岁的陈朝霞被选进了广汉市业余体校,每天大运动量的训练,让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期的她显得有些营养不良。父亲陈家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左思右想,决定去做一件在外人眼里万分艰苦的工作——养蜜蜂。他是这样想的,蜂蜜可以给女儿补充营养,还可以补贴一下家用。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妻子谭金英的支持,从此之后,夫妻俩就成了职业养蜂人。
回忆当年,陈朝霞最怀念的就是家中那一瓶瓶乳白色的蜂蜜。她说,她永远都不会忘记父亲第一次喂她吃蜂蜜时的情景,即使很多年过去了,但她最喜欢吃的,永远都是蜂蜜。
锲而不舍奔向成功
1996年2月,陈朝霞入选国家女子曲棍球队。教练金昶伯对她们的训练就一刻没有放松过,他要求队员们不管天气多么恶劣,都必须奉行“一日四练”的原则:早上6点开始出早操,跑4000到5000米,上午的训练从9点到12点,下午是3点到7点,晚上还要练力量或者看比赛录像。训练时,如果一个队员犯了错,所有队员都要接受惩罚。于是,从下午3点练到晚上8点甚至10点对她们来说,是小菜一碟,挨骂、重罚也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严格的训练让队员们受益良多,队员们曾经进行过一次疲劳指数测试,结果大多数队员都达到4000至5000,比正常人多出了100倍,当时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也就是这时候,陈朝霞才明白她们的优势在于体能,而良好的体能是顽强训练的结果。
“魔鬼训练”没有白费,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开始在国际体坛崭露头角:2002年,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十四届亚运会上,陈朝霞率领中国队获得女子曲棍球比赛冠军;同年,她们又获得女曲世界锦标赛冠军,成为继女排之后中国第二个球类集体项目的世界冠军;随后,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十届女子曲棍球世界杯上,女曲队员们克服连续征战带来的疲劳和伤病,战胜了奥运会冠军澳大利亚队,夺得铜牌,从而创造了从上届世界杯名次倒数第二跨越到正数第三的奇迹。
面对这些成绩,中国球迷对女子曲棍球的热情空前高涨,陈朝霞和女曲队员们被球迷们亲切地喻为“雪莲花”。
光辉时刻
从1996年入选国家队,陈朝霞已在有“雪莲花”美誉的中国女曲服役了12年,这位“三朝元老”原本应该在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后退役,但中国女曲冲击奥运金牌的重任又将她留了下来。在这支中国队中,陈朝霞依然担任主力后卫,而她的短角球仍是球队打破僵局的杀手锏。
本次征战北京奥运会,33岁的她虽带伤出征,但作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老将,只要她在场上,中国队的后防就稳定不少,特别是在以3∶0干脆利落地击败世界排名第七的西班牙队后,外界热评陈朝霞仍然是定海神针。
难忘的北京奥运女曲冠军争夺战在8月22日拉开大幕,当日下午5点,广汉市三水镇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外,56岁的陈家均站在自家门口,笑容满面地招呼着乡亲们到家里看比赛。刚从青海放蜂归来的陈家均脸上显得有些疲倦,但依然无法掩饰兴奋之情,因为他的宝贝女儿陈朝霞所在的中国女曲当天晚上将参加奥运会决赛。
晚上8点半,比赛正式开始,此时陈家的小院中已经聚集了上百名当地群众。只要中国队一进攻,现场马上就会响起震天的“加油”声。在荷兰队下半场率先进球后,现场气氛变得很紧张,乡亲们都急切地看着屏幕,希望中国队能够扳平比分,不过最后的结果让他们失望了,中国队最终以0:2输掉了比赛。尽管如此,乡亲们依然为陈朝霞感到骄傲和自豪。赛后,德阳市相关领导专门上门向陈朝霞父母表示祝贺,而当地村民也放起了烟花爆竹,喜庆的焰火照亮了天空。
盛誉言谢
北京奥运会比赛中,陈朝霞和队友们一道,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精湛的运动技术和良好的体育道德,获得了曲棍球比赛银牌,为祖国争了光,为德阳添了彩。9月24日,载誉归来的陈朝霞,面对德阳市领导代表全市380万人民的祝贺,她十分动情地说,北京奥运会上,我作为德阳的唯一代表,肩负380万家乡人民的重托,参加了女子曲棍球的比赛,我深知责任重大。特别是在备战期间,家乡在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我十分担心。但是,训练任务十分繁重,没有时间回家乡参加抗震救灾,带着对家乡的挂念全力投入到训练之中,最终获得了一枚银牌。银牌的获得离不开家乡人民的支持,荣誉属于德阳。我为我是一个德阳人而骄傲、自豪!
陈朝霞在奥运会上获得的银牌,在德阳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枚银牌,是德阳运动员获得的首枚奥运奖牌,它必将因实现我市运动员夺取奥运奖牌零的突破,而永远地载入德阳体育发展的史册。辉煌已成为历史,对于明天,陈朝霞表示将迎接新的挑战,目前她正积极准备,迎战下一届全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