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特大地震已经过去100多天了,在这100多天里,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在抗震救灾、复学复课、恢复重建等方面用无边大爱诠释着人民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用大爱书写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用爱守护孩子的生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是英勇的人民教师用沉着、冷静、鲜血和生命挽救了无数个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在最危难的时刻,他们用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锻铸出不朽的师魂。
德阳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危难中张开自己的双臂,将学生掩护在身下,用生命书写了伟大的师爱。什邡龙居小学向倩老师在疏导学生时,为抢救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不幸被倒下的楼房砸倒,身体断为两截。刘继军老师不顾危险指挥学生撤离,最后整栋教学楼轰然倒下,身下的3个学生得救了,可刘老师却遇难了。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袁文婷老师,为营救学生,把自己的青春定格在20岁。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在地震中校舍整体垮塌,仅有的5名教师迅速投入抢救正在午睡的孩子。瞿万容老师用后背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抱着的孩子得救了,瞿老师壮烈牺牲。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26岁的汤鸿老师,用身体保护了学生,自己却被埋在瓦砾中,留下了才七八个月大的孩子。30岁的张辉兵老师,用双手撑开房门,把学生一个个推向门外,自己遭遇不幸,留下了只有4岁多的孩子。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会让世人永远铭记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普通教师在灾难突袭时,同样用爱为学生铺就生命通道。
5月12日下午,特大地震发生时,中江县永太镇中心学校教师住宿单元房垮塌了,接着学校厕所和五年级二班和二年级一班教室也倒塌了。在这危难之际,该校教师向永明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倒塌的教室营救学生,当时余震不断,头上有悬挂的预制板和过梁,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当时他顾不得这些,只想到将埋在废墟里的3名学生尽快抢救出来,他一个劲地刨水泥块、砖头,拼命地用双手抬预制板,恨不得一下将预制板掀翻,手磨破了,他都全然不顾。在向永明的努力下,3名被压学生终于获救。
地震当天下午,中江县大东街幼儿园正在召开全园教师例会。老师们在会议室认真学习文件,做着记录。突然,该园老师余怀华感到一阵莫名的眩晕,随即是房子猛烈地晃动和大地剧烈地震动,整个教学楼几乎都摇摆起来,教室里的玻璃窗哗哗作响。
“地震了!孩子们还在午睡,我们该怎么办?”
霎时,巨大的恐惧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班上38个幼小的生命,拼死也要把他们救出去!
此刻,余怀华变得异常冷静,她顾不得多想,迅速冲上二楼的午睡室,拼命地喊着:“地震了!孩子们,快跑! 到楼下去!”
突然降临的灾难,把幼小的孩子们吓坏了。听到余老师的喊声,有的站起来往外跑,有的在原地不知所措,有的竟还在睡梦中!余怀华的心快要跳出来了,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情急之下,她抓起两个孩子跑出教室,边跑边大声喊:“孩子们,跟着老师,快跑哇!”
地面强烈的晃动让楼面的瓷砖像刀一样滑落。短短十几秒钟,整个学校被四起的浓烟笼罩得模糊不清。看到十几个孩子已经跑到操场上,余怀华放下手里的两个孩子,大声对他们说:“蹲在地上别动!”转身又跑回了午睡室。在摇摇晃晃的过道里跌跌撞撞地奔跑,余怀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一个孩子出事!
漫天尘土中,余怀华看到园长和同事们,也同样抱着幼小的孩子向外冲。那一刻,她充满了力量。
终于,孩子们被转移到操场上,暂时安全了。可爱的孩子们穿着睡衣、短裤,手上提着鞋,睡眼朦胧的样子。有的还没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有的已经哭了起来。胆小的孩子抱住她:“余妈妈,楼房怎么了嘛?”看着38个孩子一个也没有少时,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余怀华说:“我喜欢教孩子们读书做人,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做游戏。”一届又一届,日子虽然平淡,但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会感到充实和快乐。当灾难来临,我怎么能抛弃他们?怎么能软弱退缩呢?作为教师,我只是做了所有教师在那个瞬间都应该做的事。
这些原本平凡普通的老师们,没有豪言壮语,但在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芒,正是全市每一个教师教书育人,勇于奉献的人生誓言的集中展现,正是这些具有无私大爱的人民教师铸就了德阳教育的希望。
用责任托起孩子的希望
因为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德阳教育在艰难中复学复课,今年的中考、高考同样也变得五味杂陈。孩子读书的课堂没有了,帐篷和病房里传出了朗朗读书声;宁静漂亮的校园成为废墟,板房和医院成了考场……
地震中,有的高三教师失去亲人,有的房屋倒塌,有的财产损失惨重,但为了保证高三学生顺利参加高考,他们依然在坚持。
东汽中学周德祥老师在地震中不幸失去了深爱的妻子,自己寄予全部希望的女儿也不幸遇难。但周老师看到幸存学生无书可读,家长焦急的神情,他率先组织本校高三师生借地点搭帐篷开始上课复习,冲刺高考。为了抢出高三学生的档案和学校的重要资料,他不顾余震危险,不顾办公室内墙体严重开裂,先后两次借助挖掘铲车、消防云梯从窗口进入办公室,最终抢出装有重要资料的电脑、文件资料若干以及对高三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籍档案等重要物品。
地震发生后,为了让高三学生早日重返校园,市县两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克服困难,针对绵竹重灾区校园严重损坏的情况,采取异校安置的办法。截至到5月19日,全市1.9万名高三学生全部复课。与此同时,全市高三教职员工也克服重重困难,为了高三学生开始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接受重灾区学生的学校以及老师都毫不推辞,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学校和老师的利益。德阳七中校长孟明说:“我们的努力就为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尽快进入良好的复习状态,发奋学习,报效祖国,尽我们七中的一点责任。”作为一所初中学校,德阳七中为了迎接绵竹中学1000余名高三师生的到来,他们让本校学生提前放假,把教室腾出来给绵竹中学的学生。但该校老师依然坚守岗位,为在该校复课的绵竹中学学生服务。
全市高三教师和学生克服困难,在帐篷和板房里完成了今年夏天这个特殊的冲刺和高考。截至8月30日本科录取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有5601名学生被高校录取。本科录取人数达到5224人,比去年本科录取5160人增加64人,增长1.2%。今年我市本科上线人数为6319人,录取达到5224人,录取率高达82.67%,比去年的73.32%的本科录取率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为了遇难同学未完成的学业,我要努力学习,为了遇难老师的殷切希望,我要努力学习……”300余名东汽中学师生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表达了地震可以震垮他们的学校,但震不垮他们的精神和意志。
6月12日,地震后一个月,东汽中学板房学校教学点正式复课。与此同时,在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市北街小学、东电幼儿园等具备复课条件的学校也纷纷复课,暂时不具备复课条件的学校也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同时,我市各地对校舍倒塌或不能使用,又没有搭建帐篷或活动板房的学校,还采取了教师走教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即把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竹林课堂、院坝课堂、会场课堂、家庭课堂、巡回课堂、社区课堂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从6月12日到7月12日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市按照“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安全第一,及早组织学生学习”的应对政策,全市广大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复学复课。
因地震推迟的中考,于8月3日-5日举行,此次中考我市共有25204人参加,全市6县(市、区)共设有33个考点和855个考场。为保证考生的安全,其中绵竹、什邡全部采用板房考场,其余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考生安全的情况下,设置考场。同时这次中考中,各地的考点设置都相对集中,保证了考试的规范性,又方便了考生就近参考。教育部门也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考点设置的要求,从考点环境、食宿条件、交通、卫生及安全、供水供电、社会治安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周密安排。所有考场都进行了抗震鉴定,并设有疏散通道,并制定了紧急疏散的相关方案。在板房考点还设有防雷、防电、防盗的相关设施。由于这次考试期间正值酷暑季节,各个考场里都安装了电扇,有些板房里还安装了空调。考前还组织考生进行了紧急疏散的训练,确保考生顺利地参加中考。在各个考点紧急疏散通道标志都十分明显,考点内都设有医疗处,各考点内的食堂也全部开放,同时还有安保人员不定时对考点内外围的环境进行巡查。考生在考试前,各个考场都为考生提供了提前熟悉考场的时间,让每一个考生在第一时间就对考场有所了解,以便考生安全顺利地参加考试。
截至8月20日,我市各学校完成了本学期教学任务,完成了小升初、初升高考试和录取工作。经过全市教育工作者近3个月的连夜奋战,截至9月1日,我市新学期已经如期开学,并全面恢复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用坚强恢复重建
灾后重建包括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两个方面的重建,如果说物质家园的重建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还有社会各界的驰援,那么精神家园的重建只有靠自己。为此,我市在师生心灵家园重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广大师生有良好的心态,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地震发生后,德阳师生出现大面积心理创伤,需要立即展开心理救助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由德阳市教育局牵头,在灾后的第三天,德阳本地的心理教师就整合起来,成立了第一个德阳市震后心理救助小组。在进行了简单的心理创伤应激辅导常识培训后,分别在高三学生安置和复课点德阳三中、德阳五中等设立了8个心理援助站,后来增至12个,每个站点都有一名教师负责人和几名小组成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德阳市高三心理辅导团等组织的心理老师,也迅速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