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肝胆相照共命运 众志成城谱新篇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8/1/22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前不久刚在北京胜利闭幕。而就在此次有3000多人参加的盛会上,副市长肖龙溪接受了温家宝总理的亲自颁奖,为我市捧回了一份沉甸甸的喜悦:我市作为获得“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的全国355个市(区)县之一,不仅实现“二连冠”,且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也同时获得双拥模范单位的荣誉。

  我市自2003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后,在市委、市政府和德阳军分区的高度重视下,创建双拥模范城的工作被纳入市委工作要点,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其目标值被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各部门,责任落实到党政一把手。全市军民以荣誉为动力,形成“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

  在“新”字上出题目,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工夫,动真情,干实事,创佳绩,争一流,4年来,我市双拥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突破。市委、市政府对新形势、新任务进行研究分析,确立了“立足德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抓好薄弱环节,提高整体水平,探索具有德阳特色的双拥之路”的指导思想,以“干出新特色,创出新水平,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和“立足高起点,打开新局面,确保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的奋斗目标,为双拥工作注入了新动力。4年里,凡属全市性的双拥工作规划和部署,市委、市政府、德阳军分区领导都要带头审定,凡双拥工作重大活动他们都会带头参加,凡双拥共建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都要亲自出面解决。从基层入手,以办实事、求实效、解难题为落脚点,特事特办,亲力亲为。同时,每月一次的例会,组长亲自主持,重大活动亲自挂帅,突出问题现场办公,确保了各类重大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4年里,全市进一步健全了党委议军、走访慰问、军营一日生活、军功奖励、军地合署办公、检查评比、军地联席会议等制度,162个镇(乡),247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各部门、系统都建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或服务组织,普遍做到了“七有”:有组织、有牌子、有工作人员、有办公设施、有活动经费、有创建规划、有工作制度。

  积极开展了“五结合、四突出”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双拥办共编发简报200多期,印发宣传资料和双拥知识手册50万份,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置永久性宣传标牌30块,组织20万人次参加国防知识竞赛。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全民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双拥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拥军优属组织2736个,拥政爱民组织59个,形成了上下贯通、军地互联、全方位、多层次的双拥工作网络体系。

  双拥工作取得的辉煌成绩,与市委、市政府尽心竭力为部队排忧解难分不开。在市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我市4年累计拨款1000余万元用于支持驻军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活补助等,各级财政优抚资金平均年递增10%以上,共支付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达1500万余元、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300万余元,扶持重点优抚对象“三难”户1500户,投入科技拥军经费300余万元支持部队技改项目10余个,接受安置转业干部448名。每逢“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市上及各县(市、区)都为部队送去慰问金、慰问品,4年共计350多万元。市财政还联手市自来水公司投资上百万元为77123部队修建饮水工程,市公交公司免费为该部队开通专线公交车,解决了部队官兵吃水难、进城难等实际问题;全市服务行业设立了1000多个拥军优属服务窗口,使军人军属充分受益,教育部门解决现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子女入学(入托)难问题,减免相关费用达100多万元。

  德阳驻军部队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广泛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驻德阳的部队官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驻地特点,以“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军警民凝聚力”为目标,积极参与扶贫助残、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植树造林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德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增进了德阳的军政军民团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