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笔画为序)
张荣芳,女,汉族,1964年12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大学学历,德阳张眼镜粮油副食经营部总经理。1997年,夫妻双双下岗,面对才3个多月体弱多病的儿子、双方的老人和手中仅有的8千余元安置费,她没有气馁,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诚恳做人的态度、薄利多销的理念诚信经营起一间10余平方米的小副食店,并将其扩展为60余平方米的粮油副食批发部,销售网络遍及各县(市、区)。先后安置18名下岗困难人员,帮助其中5人实现自主创业,并捐助困难学生11名,长期联系捐助社区孤寡老人15名,长期支助中江县的一名贫困大学生,树起了一面“下岗再就业”的旗帜。获旌阳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首届全球“微型创业奖——城市贸易一等奖”等多个殊荣。
张万印,男,汉族,1971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高级盲人按摩师,德阳市盲人协会副主席,市区盲张按摩院院长。5岁,双目失明。18岁凭着坚强的毅力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针灸按摩专业。21岁毕业后,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热爱生活,乐观进取,奋斗不息,先后在德阳、成都、深圳从事保健按摩。自开办盲张按摩院以来,帮助12位盲人、4名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成功就业,先后培养了17名盲人按摩人员,使他们学到了自食其力的一技之长。他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经常帮助生活有困难的盲人、残疾人、下岗工人。获首届全国保健按摩技能邀请赛(西安赛区)个人比赛二等奖,全省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盲人按摩师三等奖。
尹守军,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东方汽轮机厂人力资源处副处长。从事技术工作期间,先后主持D135A高中压外缸铸造攻关、铸铁树脂砂线的改造立项及实施,铸钢件喷雾热处理工艺研究等项目,推动了技术进步。在参与第八代30万调节阀的造型质量攻关中,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中心空管强制抽风冷却方法,解决了内腔气体的导出和浇注后大热量输入导致的粘砂缺陷,从而达到进口铸件的水平。从事管理工作期间,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胆改革用工制度,为东汽厂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作出了贡献。获东方汽轮机厂管理进步二等奖,“讲比”A类成果4项。
徐松洁,男,汉族,197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经济师,德阳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主任、旌阳区地税局副局长。从一名普通的基层税务干部到一名既精通业务又善于管理的领导干部,每一个岗位都闪烁着他勤奋务实、锐意进取的工作亮点。作为办公室主任,他顾全大局,统筹协调,处事严谨,科学管理。在他的努力下,机关办文、办会、办事风气焕然一新。作为副局长,他贴近基层,贴近纳税人,认真倾听基层的反映,热忱服务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地税干部形象。被省人事厅、省地税局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并记二等功。
林孝波,男,汉族,1970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工程师,四川西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2岁投身商海创业,一直倾力打造西林品牌,带领西林品牌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在众多企业的竞争角逐中,以西林品牌赢得了“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宝马”的经销服务权,成为一个多品牌经营汽车的综合服务集团,并涉足房地产开发,实现了从“西林公司”到“西林集团”的跨跃,为德阳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为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孤寡老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投入了大量资金,解决了他们上学难、生活难的疾苦。获省光彩企业家、省优秀青年厂长(经理)等称号。
周小衡,男,汉族,1968年7月出生,高中学历,德阳市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团长。任团长以来,以艺术家的眼光、企业家的胆识,不断改革创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德阳杂技团的跨越式发展。演职员人数由1997年的38人增加到现在的228人,固定资产由1997年的1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元,演出市场遍布全省、全国、乃至1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总场次达2万余场,观众人数2000多万人次,总收入6000万余元,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100多个。剧团以“回报国家,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宗旨,在斯里兰卡演出期间,为海啸灾区义演两场,收入所得全部捐赠给当地政府用于修建一所孤儿院。这一善举,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获中国杂技家协会第三届德艺双馨会员、四川省文化经营管理突出贡献者等称号。
郑红,女,汉族,196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四川航空液压机械厂设计所副所长。在 型机重点型号配套产品研制中,成功将转阀结构由传统的中低压用于高压,属国内首创,为 型机成功首飞做出了突出贡献。在 型机配套产品、外贸型机FC-1、L15型机等多个机型的配套产品的研制中发挥了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主持了歼6、歼7、强5等老型号配套产品的设计技术工作,主持或参与了运八、运12、十号工程、歼七G型机等机种配套新成品的研制工作以及直十二、二十一、无人机、6.5吨民用直升机配套新成品的预研工作。获集团公司重点型号首飞“二等功”。
胡光葵,男,196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文博馆员,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酷爱年画艺术,擅长人物画,把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自创墨彩年画技法,开发了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年画系列,使绵竹年画走向世界,他被誉为“胡美人”。手绘门票创吉尼斯世界记录,陶版年画获国家专利。在保护、传承、研究和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绵竹年画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使传统的年画艺术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年画作品《赵公镇宅》获第六届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辣妹子》荣获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美术、书法、摄影精品交流会铜奖,《文明之花》荣获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钱志红,女,汉族,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会计师,广汉市顺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凭借军人大胆开拓、锐意进取的作风和知识女性细致谨慎、思想敏锐、沉着稳健的优点,她带领顺发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年收入超过两亿元大关,入库税金突破一千万元,并挤身于全省造纸行业前10强,成为西南地区包装行业的明星企业。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环保,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废水处理系统并顺利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她扶贫济困,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1200人,为缓减社会就业压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贡献。获德阳市十佳青年厂长(经理)称号。
王良,男,汉族,197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广汉市公安局香港路派出所民警。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一腔热血倾注于公安事业,探索出“33456”工作法在全市推广,创建“心桥驿站”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不顾个人安危,火海中营救居民。他坚信只要坚持办实事、做群众满意的事就会赢得群众的支持,采取了“进千家门、知千家情、办千家事”的方法,主动与群众沟通,解群众之忧,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人民警察的“标杆”,所在警务室被命名为“王良警务室”。获德阳市“爱民模范”称号。
刘德嘉,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四川旭辉律师事务所律师。从二重厂的一名普通工人,自学成才,成为一名律师,努力探索律师服务国企改革之路,先后主持完成二重、东电、中铁二局五处等多家单位的主辅分离改制和关闭中铁二局五处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妥善完成2000名下岗职工从“企业人”向“社会人”平稳过渡。2004年3月和9月,先后确诊为晚期胃癌和结肠癌,连续3次手术后,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带病参加预备党员培训,在病床上撰写的《浅谈律师业务的市场开拓》,在西南六省律师研讨会上获二等奖。作为青少年维权志愿者,他多次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获四川省优秀律师、德阳市十大优秀青年律师等荣誉。
苏华,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民建会员,研究生学历,德阳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德阳市政协常委。1989年投身教育事业以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拼搏,创建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短期职业培训到普教职教等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11所,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工1600余人,培养、培训各类人才11万余人。在办学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长期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支援贫困山区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减免城市和农民贫困子女学杂费、生活费共计5000余万元。先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两万多人。为德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业工程以及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获省、市先进办学单位,德阳市十大优秀创业人才等荣誉。
李刚,男,汉族,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高级造价师,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书记。作为队长,他成功实施了多口重大压裂突破井技术作业,日增天然气测试产能200多万立方米,人均产值由6万元增加到80多万元。作为主任,他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多个项目的开发,累计实现产值3000万元,上缴利润300万元。作为院长,他依托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力促形成天然气储产量快速提升的工程技术系列,为局、分公司天然气输气量从1996年的6.66亿立方米提升到2005年的21亿立方米,为“气化全川”,为德阳工业与民用天然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中石化集团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李钢,男,汉族,197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绵竹市人民医院医生。大胆探索,刻苦钻研医疗新技术,在医院内率先引进尿路微创技术、钬激光碎石系统等10余项医疗新技术。积极参加科学研究,4项成果获绵竹市科技进步奖。不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