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围绕“土坯房改造进度缓慢”问题,市委、市政府及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高度重视,专门成立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并先后制订《德阳市农村土坯房改造实施方案》《德阳市加快推进中江农村土坯房改造政策工作方案》,推进土坯房改造提速。
全市共有农村土坯房123670户,其中95.7%集中在中江县。截至2019年12月6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土坯房改造整治68979户,超出省上目标任务39个百分点。超出市上目标任务11个百分点。其中,旌阳区开工1366户,5年目标任务完成率100%;罗江区开工1048户,2019年目标任务完成率92%;广汉市开工137户,2019年目标任务完成率100%;什邡市开工68户,2019年目标任务完成率91%;绵竹市开工23户,5年目标任务完成率100%;中江县开工35834户,2019年目标任务完成率101%。
喜迁新居贫困户迎来新生活
几条经过硬化的乡间小路,将一座座崭新的农房串联在一起,在蓝天丽日的映照下,红色的屋顶格外亮眼;路旁,一盏盏漂亮的路灯已安装妥当;小园林里,一棵棵树苗已经栽好;精致的小广场上,两排娇艳欲滴的鲜花,将“白寨人家”四个字衬托得更加醒目……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中江县仓山镇响滩村的农村土坯房改造聚居点“白寨人家”,呈现在眼前的靓丽新农村景象着实令人惊喜。
76岁的李国勇正在自家门前空地打扫卫生,“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贫困户才能住进又新又好的漂亮房子。”据李国勇讲,他之前住的土房子就在“白寨人家”不远处的小山坡下,跟现在的新村聚居点相比较是天壤之别,“以前的土房子,一到下雨天,屋前屋后满是稀泥巴,家里不少地方还漏雨。现在的新房子干净明亮,左邻右舍住得也近,大家走动起来方便得很。”按照易地搬迁标准,李国勇一家5口人搬进了面积近120平方米的新房。从村里宣讲政策到搬进新家,前后不过大半年时间,“我们没有操一点心,现在我们用上了独立的厨房、冲水厕所,有电视、有网络,不比城里的居住条件差。”
通济镇石桩村7组的新村聚居点也已完工,6户人家今年9月全部入住。“现在的政策真是好,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告别土坯房住进新房子。”56岁的杨光德高兴地说道。
“聚居点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尤其是在调换聚居点建设土地方面下了深功夫,才使得工程能及时开工。”石桩村村主任达东林介绍道,“建设中,我们充分照顾贫困户的需求,考虑到他们的习俗,比如在规划的户型内,贫困户不要这扇窗户、不砌这面墙,要留出地方养一些家禽等,我们都及时调整。”
深入摸排以民为本一户一策
自2018年以来,市住建局牵头,会同发改、国土、扶贫移民等部门,共同对全市农村土坯房情况展开专项核查。“我们发动住建系统及相关部门党员干部职工近2000人次,深入中江县多个乡镇、百余个行政村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土坯房闲置、危险等级、占地及家庭情况等进行专项抽样核查,为全市土坯房改造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市住建局村镇科负责人介绍道。
待改造土坯房数量虽已明确,但广大土坯房整治户的现实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农民外出务工,土坯房处于闲置状态,仅季节性使用;有的农民虽进城买房,但受“叶落归根”思想影响,仍保留着土坯房;有的农户存在“一户多宅”等违背宅基地管理制度的现象……
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我市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的原则,组织人员对中江县现存全部118311户农村土坯房进行改造意愿调查,并提供拆除、维修加固、拆旧留权、拆旧退权、拆旧建新、购置安全住房等6类改造方式供群众自主选择,最大限度维护群众选择权、户籍权、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
此外,为了给后续的建设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我市还坚持规划先行、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在了解农村地域风俗和特色,以及农户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遵循传承文化和创新思维相结合的设计思路,突出产村相融、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设计原则,编制完成《德阳市土坯房改造方案设计图集》,推广25种农村建房户型,确保建筑风格、风貌因地制宜又相对统一。
着眼长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在土坯房改造中,我市坚持在健全制度上下力气,制定出台《德阳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从规划选址、方案设计、施工管理、质量保障、竣工验收全过程对农房建设进行规范。
在蓝图编制上用心思,针对中江县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出台《德阳市加快推进中江县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方案》,重点解决资金难题。通过“中省资金补”“市级财政筹”“金融贷款帮”“土地指标助”“扶贫资金辅”5类政策资金拼盘筹集20.002亿元改造资金,确保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从农房的外观风貌、结构施工、抗震设防、功能分区等方面入手,挖掘传统民居特点、合理设计户型,为农民群众新建、改建农房提供科学指导,提升农房建设水平。
在改造方式上巧创新,按照“村村入园、户户入社”的高标准要求,以及“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方式,着力规划打造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的新村聚居点692个,加快土坯房改造和新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其中,重点打造仓山镇响滩村、回龙镇沿河村、继光镇团碑村、杰兴镇凤鸣村、元兴乡西阁村、继光镇新天村、玉兴镇玉屏村、合兴乡和睦村、集凤镇蒋家大院、通济镇吕家祠堂等10个重点新村聚居点,以此为示范带动,加强连片改造,确保以点带面取得实效。
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市住建局编制了《德阳市城乡产村相融农房设计图集》《德阳市土坯房改造方案设计图集》,制定了“九步”工作法,指导全市农房建设。同时,按照“严格的质量标准、合理的结构设计、科学的施工组织、逗硬的质量检查”,从技术指导、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扎实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整治,做到建设一栋、安全一家,改造一户、安居一家,全力保障住房安全,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突出居住品质提升。
此外,为提升中江农村土坯房改造设计理念和房屋建设水平,确保地方特色主题鲜明,市住建局还不断加强交流学习考察,实施“千人大培训”计划,提升农村建筑工匠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确保农村土坯房改造规范操作质量过硬。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人、房、地、钱、产五大要素,推动土坯房改造工作全面‘提速、扩面、增效’,确保到2022年,全面消除土坯房居住安全隐患。”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