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和使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中。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德阳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将“看病难、看病贵”等群众最不满意的事作为主题教育的“自选动作”纳入专项整治。这些自选动作,是实现“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中央8个方面、省委7个方面专项整治的具体化。群众诉求到底有哪些?最需要我们整改的是什么?如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即日起,本报推出“群众不点赞整改不罢休”栏目,对整改推进情况进行连续报道。敬请关注!
提要: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市级主管部门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在整改目标上问需于民,先后组织开展集中调研10余次,与群众座谈20余次,最终制定了《关于开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便民举措、提高国家谈判药品报销水平等22项具体整治措施。
“看病难、看病贵”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探求解决之道。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市委将此项列为群众最不满意的十大问题之一进行整改。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我市开展主题教育“下深水、解真难”的决心与勇气。
找“病根”
说了很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到底这“病根”在哪?
11月13日,在市卫健委与市医保局联合召开的“看病难、看病贵”整治工作推进情况介绍会上,市卫健委首次面向省市媒体公开了经过多月走访后的症结所在: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水平不高、配置不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特别是在大型医院中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具体到我市而言,群众看病难问题主要体现在:挂号排队难、看名医生难、基层就医难、老年人看病难、就诊体验差。群众看病贵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医院看病贵;药品、耗材定价高;重复检查。究其原因是作为主管部门的卫健部门在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举措不够有力;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有待优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有所弱化。
开“良方”
找准了“病根”,市卫健委和市医保局也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为缓解“看病难”,我市加快了便民惠民“健康德阳APP”建设,开放号源实行分时段网上预约和移动支付,目前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开通网络预约,预约率为37.12%,窗口排长队现象明显缓解。集中各医院儿科诊疗资源,开辟了德阳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3家医院24小时急诊,缓解冬季儿童流感高发就医紧张问题;市口腔医院增加了儿童口腔科、口腔正畸科夜间门诊和假日门诊,满足在校学生就诊需求。每月底,健康德阳微信和微博还将同步发布次月国家级、省级专家的坐诊时间和地点,让患者看名医更容易。
在化解“看病贵”的问题上,为减少重复检查,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检验室间质评工作,根据结果选择达到标准的20个指标,11月11日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市33家医疗机构对这些指标进行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落实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已于近期发布实施,确保及时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治疗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不低于70%。加快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将对122个医疗服务价格矛盾特别突出的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并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将在现有病种结算标准的基础上再新增70个按病种收付费项目,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地上涨,提高诊疗效率。此外,明年将进一步提高国家谈判的单行支付药品年度支付最高限额,确保谈判药品实际支付比例职工医保提高到70%以上,居民医保提高到60%以上,提高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将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进一步减轻患者尤其是大病患者医疗负担。
见行动
相关部门提出要求,医疗机构是否落实?近日,记者选择了市区几家医院进行走访了解。
走进德阳市人民医院,车流、人流依然川流不息,但门诊大厅内,挂号、缴费、取药窗口前已没有了往日排队的长龙。只见自助挂号机前,三三两两的就诊者正排队取号……“医院目前预约挂号率超过60%,患者通过手机使用微信、支付宝、健康德阳APP可以预约挂号,另外,还开通网上预约、电话预约、自助机具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渠道,方便患者就医。”该院门诊部主任杨露曦介绍道。今年9月初上线的一站式预约系统,在医生发出医嘱后自动预约检查项目,患者手中一张清单明明白白罗列出各项检查的时间和地点;10月中旬上线的智能化门诊药房,启用全进口快速自动发药设备,提高药品配发效率,从以前的人排队等药变成药品等人;一体化产房投入使用,采取家庭式产房设计,兼顾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妈妈和宝宝更安全……一系列人性化措施,让群众的就医体验明显改善。年底前,德阳市人民医院95%以上的号源开放预约,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从52分钟降到40分钟以内。
入冬以来,新设立的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平均每天收治儿童患者280余个,远远超出往年同期数量。11月17日是星期天,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数量创医院历史新高,共计有320多个儿童就诊。科室5名医生全部上阵,保证每一位患儿及时就诊。遇上高烧等危重患儿,他们进行优先抢救。午餐、晚餐时间到了,医护人员也顾不上吃饭。按照市卫健委开设24小时儿科门诊方便市民就医的要求,该院及时启动了应急机制:全科室8名医生、16名护士全员不调休、不放假,24名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全天24小时急诊开放;错峰班比平时增加1.5小时;周末两天由半天门诊调整为全天门诊。
12月3日,周二,中午1点过,在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内,市民吴女士带着上小学的女儿来看牙齿,“听说口腔医院现在中午也上班就赶来了,这样不会耽搁娃娃学习时间,太好了。”市口腔医院有关负责人林德智表示,口腔诊疗服务需求主要是口腔正畸和儿童口腔诊疗服务。其中口腔正畸针对12岁以上的患者,这部分人主要是中学生,因为要上晚自习,就诊时间多在周末。而儿童口腔诊疗主要针对12岁以下的孩子,这部分娃娃大多数上幼儿园和小学,就诊时间以下午放学后和周末为主。“我们正是针对这两种情况,对医生坐诊时间进行了调整。”目前,该院增加了儿童口腔科、口腔正畸科夜间门诊和假日门诊服务,每天服务时间为8:00—12:00,节假日不休息,“和以前相比,我们增加了午间、夜间以及周末节假日诊疗服务,这些时间段都安排经验丰富、诊疗水平高的医生坐诊。”林德智说。(记者杜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