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桃园飘香满目春———记中江县通济镇甜油桃专家大院的成功实践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6/6/7






    “甜油桃成熟了!”这些天,中江县通济镇的果农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喜滋滋地采摘着第一批由专家坐镇指导生产的新品种甜油桃,准备运到市场上去卖个好价钱。
   
    5月25日,记者走进通济镇人和村甜油桃院区,浓浓的果香扑鼻而来,红艳艳的甜油桃挂满了枝头,十分诱人。当天,镇上正在举行甜油桃品果会,市、县两级科技部门负责人、通济镇农民群众以及邻县的果农代表共同分享着收获的喜悦。专家们对甜油桃进行了糖分测试,结果令人振奋:新品种甜油桃含糖量11%以上,比以往的7%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专程从通济镇龙头村赶来学习经验的村民钟彪凤感慨地说:“今年的甜油桃无论从色泽、口感上,都比往年农民自己种的好得多,科技生产就是不一样啊,我以后要多用点心学习。”
   
    通济镇全年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具有种植优质水果的自然资源优势。该镇从1998年开始发展优质水果产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形成了以甜油桃为主的4000余亩多品种优质水果产业基地。水果种植形成规模后,果农们越来越感觉到科学技术的匮乏,每当生产中遇到重大技术难题,都是镇上临时请专家来帮忙解决,而平日里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果农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方法尝试着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甜油桃的品质也就上不去。
   
    镇党委、政府思考再三认为,不改变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必将制约甜油桃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2004年7月,经市科技局牵线搭桥,通济镇建起了德阳首个专家大院,聘请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江国良研究员为甜油桃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坐镇指导,改变过去来去匆匆,技术指导时而间断的状况。“我们建立专家大院,是要把现有最好的品种、最新的技术带到田间去,为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江国良把专家大院视为科技兴农的有效载体。
   
    专家大院建立后,立即开办了果农培训班,介绍甜油桃的品种特点和管理要点,通济镇上百户水果种植大户、散户和本地土技术员参加。专家大院还开辟了30亩甜油桃示范园,进行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推广。1年多来,专家大院已为通济镇引进了100余个国内外甜油桃优良品种。人和村党支部书记林忠全种上了两亩多新品种甜油桃,目前已全面挂果,他兴奋地说:“新品种甜油桃见效快、产量高,照这样的形势,一亩收入3000元以上不成问题。”在林忠全的带动下,人和村80余户农户种上了甜油桃,全村700亩土地已有500亩种植了甜油桃。
   
    产、学、研结合,是专家大院运作的基本方式。专家大院积极致力于农业科研、试验、培训、推广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直接为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有效地使科技与农民对接;另一方面,通过专家大院的示范作用,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产业与市场对接,是专家大院运作的全新模式。立足于市场经济,通济镇坚持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推广机构为纽带、以专家大院为核心、以专家筹资兴办的园丰甜油桃科技产业公司为助推器,形成了专家大院+协会+公司的“三位一体”模式,坚持用标准化带动生产、用品牌统一经营,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专家大院的运作下,通济镇甜油桃成功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我市第一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果品,并注册了“绿白牌”商标,为打入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连日来,来自成都、重庆等地的水果营销客商纷纷前往通济镇洽谈业务,准备大批量进购该镇的甜油桃。
   
    建一个“专家大院”,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在通济镇,“创新转化一条线、专家农民面对面”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具雏形,并初见成效。对于未来的发展,专家大院的专家们踌躇满志,通济镇的果农们信心百倍。江国良告诉我们,专家大院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在中江建立万亩绿色甜油桃基地,在整个德阳建成规模仅次于成都的8万亩桃类产业园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