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7年度十大“感动经开区人物”周义琼
周义琼是德阳经开区八角井街道宝凤社区2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的事迹却不普通。“她再婚后继续守护着亡夫的父母,为其养老送终,这一点很难得。”记者在宝凤社区采访时,无论是普通村民还是社区干部,大家都一致认为,周义琼能连续三年被评为感动经开区十大人物实属实至名归。
一句承诺一辈子坚守
“我就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这是我的责任,没什么好说的……”1月9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周义琼家时,她正一边忙着翻砂石,一边淡然地说道。
1990年,21岁的周义琼嫁给了谢元明,来到了宝凤社区,吃苦耐劳的她很快征服了公婆的心,融入到这个家庭。婚后,周义琼和丈夫育有一个女儿,一家人和和美美,过得有滋有味。
但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谢元明查出患有肌肉萎缩症,慢慢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提起前夫,周义琼很是欣赏:“他是特别聪明的一个人,我们从来都没吵过架,相处很和谐,他瘫痪后,就去守铺子,我就在村上清理垃圾,家里的开支还算够用。”
那时,周义琼每天都载着谢元明一起去上班,下班后又载回来,有了周义琼的悉心照料,谢元明更加觉得离不开她了。“每次我出门的时候,他都会让我早点回来,有时候快到家,远远地就看见他在院子里,望着我回家的方向。”
2008年,谢元明因心脏出现问题离开人世,去世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两位近80岁的老人,周义琼忍住悲痛,对他承诺:“这辈子我都会好好照顾爸妈的,你放心。”
谢元明去世后,两位老人因痛失爱子,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周义琼的公公患上老年痴呆,婆婆的眼睛逐渐失明,从此,他们的生活都靠周义琼照顾。
再婚后仍悉心照料前公婆
2012年,周义琼的公公因患老年痴呆,开始胡言乱语,视力不断下降,一日三餐都需要照顾,生活起居离不得人。从那时起,周义琼就把自己的床搬进公公的房间,以便她在夜间及时为老人盖被子,或帮他清理大小便。由于公公睡觉不踏实,她几乎没有一晚可以一觉到天亮,特别是冬天,夜间总要起身好几次,看公公的被子有没有盖好,需不需要上厕所。
就这样过了好些年,周义琼遇到了现任丈夫,两人结婚后,周义琼不但没有离开两位老人,反而让丈夫和她一起照顾他们,“他比我小5岁,结婚前他也晓得我这个情况,老人身边不能缺人,我必须在这里,他也理解。”很快,周义琼又怀上了孩子,丈夫在外打工,直到生孩子的前一天,她都还在做事,“那有什么,我又不娇气,身体挺好的,而且也习惯了,毕竟我还要照顾老人。”
生了儿子之后,周义琼被前婆婆“强迫”坐了40天月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老人仍摸索着给她做饭炖汤,让她好好养身体。
“自从我嫁过来,公婆对我就像亲生女儿一样,从没变过,第二次结婚后也一样。”前几年,周义琼的前婆婆得了肺心病,住院一个多月,她每天来回跑,一日三餐都送到婆婆手中,从不耽误,婆婆因为腰痛,无法坐太硬的椅子,周义琼就拿来棉絮,铺在竹椅上,让婆婆坐得舒服一点。“婆婆对我好,当然我就更应该对她好,人是相互的嘛,不能够没有良心。”
对公婆的不离不弃、无微不至,街坊邻居都看在眼里,村民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没见过周义琼和公婆吵过一次架,人也乐观开朗。
“以前我妈就对我说,对老人要忍让要孝顺,后来爸妈去世了,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周义琼说,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只要成为了一家人就永远都是一家人,照顾家人就不要计较太多,这是她的承诺,更是责任。
现在,前公婆去世了,周义琼还得照顾年幼的儿子,丈夫外出打工在家的时间并不多,她几乎一手撑起了这个大家庭。
在周义琼的床头,是小儿子用蓝色粉笔画的一家人,姐姐牵着弟弟的手,大家一起走,面对生活,周义琼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一家人健康快乐,一家人感情好,困难一点没什么,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的。”(记者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