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企业扬帆“蓝海”保驾护航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15/9/24






——德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检一周年纪实

富饶的川西平原,古蜀王蚕丛在此“教民养蚕”,引发了连接中国西南与南亚地区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兴起。

而今千年商道踏上复兴之旅。2014年9月25日,德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揭牌成立,家门口即是口岸,“国境线”就在身边,蜀人商贾携货畅行,上下求索,绵延不断。

一年过去,德阳检验检疫人围绕市委市政府“全域开放”战略要求,践行“依法行政、科学监管、从善向上、创新发展”理念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一年间,该局紧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所带来的全新开放格局及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有力地促进了德阳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4年9月25日,德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揭牌成立。

为何在德阳建局?

在德阳检验检疫局局长刘旭看来,作为中国重装基地的德阳区位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2013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二。

但地处内陆的德阳不沿边不靠海,缺少口岸是这个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短板”,企业报检产品以及接受日常监管只能在成都和德阳之间辗转,时间长、环节多、成本高。

“设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德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长期以来的迫切愿望。”刘旭说。

在国家质检总局、四川检验检疫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德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经中编办批准设立,并于2013年1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3月,机关大楼建成竣工,占地面积10.6亩,总建筑面积11446平方米,大楼内部设有报检大厅、办公区及实验室,大楼功能设置完备,设施设备先进。同时,在德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业务技术用房西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全川检验检疫系统唯一的进出口包装检测中心,已于2014年9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底完工。该中心建成后,立足德阳、覆盖四川、辐射西南,进一步带动德阳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

如今,在德阳城市南端,德阳检验检疫局大楼挺立,标记着德阳口岸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宣告着德阳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出入境服务。

在德阳开检放行的第一单,是四川德博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糜胰蛋白酶。一系列手续迅速办结,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说,在家门口检验好,很方便!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随后打交道的过程中,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还为企业引进优质原料出谋划策,实现了德阳胰酶原料的首次进口。优质原料带来的是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感动之下,企业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多措并举促进地方开放型经济稳定增长,又到金秋收获季节,德阳检验检疫局为德阳人呈现的一组数据,是他们这一年主动作为、务实求进的丰硕成果:自开检以来,德阳局共检验检疫进出境商品4051批,货值23010.11万美元。其中,检验检疫出境商品3774批,货值16803.86万美元;检验检疫进境商品277批,货值6206.25万美元。出境货物包装检验共计871批次。自开检以来共签发原产地证书3709份,签证金额22738.52万美元,为企业减免关税约1136.93万美元。        

工作人员在什邡市华胜农场对种植猕猴桃的用药周期和标准进行检验检查(记者 文潇 摄)

  

设备先进的检测室(记者 文潇 摄)

围绕“抓质量、保安全、强质检”这条主线,德阳检验检疫人履职尽责。服务零距离,口岸在身边——循着这个服务目标,他们持续挥出“五大工程”组合拳,为企业扬帆“蓝海”保驾护航:

——瞄准“一带一路”战略。四川正蓉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树脂产品成功出口土库曼斯坦,投入钻井修井项目建设;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发电设备启运前往埃及,实现我国发电设备首次出口埃及;德阳万达生产制造的钢铁生产设备及各类安装配套件出口到越南……德阳开检,诞生在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可谓生正逢时。于是,德阳检验检疫局力推之下,一批又一批重大装备从这座以装备制造闻名的产业之城出发。

——培育潜力出口企业。该局充分利用检验检疫政策、技术、人才、优势,针对德阳特色,培育潜力出口企业。芍药是中江县大力发展的特色种植业产品,该局掌握这一信息之后,主动与地方沟通协调,合作开展中江芍药出口情况调研,促进特色农产品的规模优势转化为出口效益优势,“这些药疙瘩还能出口换美元!”这个愿景令当地农民又惊又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开检以来,他们主动深入企业做好业务咨询技术指导,帮助德阳东升农场取得辖区首家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备案资质,完成了多家企业备案注册工作,为企业早日实现产品进出口奠定了基础。

——扩大优势产品出口。今年,该局瞄准德阳产品优势和特色开展技术指导、扩大出口,磷酸三钠、鱼油出口取得了大幅度提升,今年来,磷酸三钠出口10126.1吨,货值599.8万美元,同比数量分别增长46%、43%;鱼油出口963.3吨,货值2597.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0%、87%。

该局创新性地实施危化品分类鉴定,建立“企业自检+技术中心复验+检验检疫部门抽检”合格评定模式,促成多聚磷酸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出口“零”突破,危化品出口国家或地区增至40个,今年来共计检验出口危险化学品11655.4吨、96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7%、122%。

——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原产地证签证,素称为企业打开出口之门的“金钥匙”,为帮助企业用足原产地优惠政策,他们采取了加大宣传、简化流程等方式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进口国关税减免,提高产品竞争力。截至目前,已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3709份,签证金额22738.52万美元,为企业减免关税约1136.93万美元。

——营造便利通关环境。今年7月,该局报检大厅获得“全国检验检疫示范窗口”称号,不是摆谱子、装样子,而是做实了服务内核而获得的荣誉。该局全面实施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四川省内“无纸化”通关,平均每批次货物缩短通关时间2-3天,节约通关成本约150元。同时,大力推行“川检通”,实现德阳进出口货物在省内“通报、通签”,平均又为企业节约通关时间1天,通关成本100元。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天津“8.12”危化品爆炸事故发生后,该局立即制定排查方案,对辖区9家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3家危险货物包装生产企业进行安全排查,查出各类质量安全隐患24处,通报企业按时整改,避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开展了进口缺陷汽车召回监管工作,责成德阳通用、捷豹路虎、斯巴鲁、宝马和奔驰等5家进口汽车经营者切实履行“三包”义务,目前已按计划召回问题车辆38辆。与四川检验检疫局和省林业厅联合开展的进境种苗疫情监测工作,首次在德阳发现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角蜡蚧。

一系列“抓质量、保安全、强质检”的措施如同“加速器”,助推德阳外向型经济在全国全省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今年以来,德阳进出口总额23.92亿美元,位列全省第二名。其中出口18.87亿美元,进口5.05亿美元。

出入境检验检疫,这在德阳这块土地上,属一块全新领域,如何在一方“白纸”上书写文章?德阳检验检疫人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监管、从善向上、创新发展”的理念,他们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高效运转。与市商务局合作共同推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工作,拓展国际市场;与市农业局合作开展辖区农产品质量风险监控、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企业培训、实蝇监测等工作。与市扶贫移民办合作开展对贫困村有出口潜力的产业进行调研指导帮扶。

——转变监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大力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3+3G”监管模式,通过建立三大体系,运用三级动态差异监管手段,对出口农产品实施集中审单、电子监管验放等,6月29日“3+3G”系统首次实现顺利放行,从施检接单到证稿拟制整个过程仅用时5分钟,大大缩短了企业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针对德阳输往有质检协议国家的产品批次多,主动开展装运前检验的监装,半年来,已实施29个标箱的监装工作,为企业节约近5万元。

——优化服务方式,实施“一企一策”。结合德阳产品特点和企业实际,分别确定帮扶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定专人负责检验明日宇航、德阳钰鑫机械、绵竹鑫坤机械等企业进口的数控加工设备,及时出证,确保进口设备的顺利安装调试,半年来共检验10批、货值1359.6万美元。针对德阳磷化工企业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现状,指导什邡建业化工、新创信等10家公司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帮助某公司从西班牙进口特级初榨橄榄油并顺利上市销售,实现辖区内进口食用橄榄油零的突破。帮扶广汉市一家明胶制品公司取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资质,实现四川省食用明胶首次出口。

——加强培训,推动提升企业整体质量水平。对部分有潜力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根据中江县和罗江县具有发展优势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实际情况,上门开展了拓展国际市场专题培训。他们还进企业宣传出口危化品新的管理法规和要求,联系危化品分类鉴定单位进行分类鉴定,帮助实现什邡硝酸钾厂和绵竹荣宏化工有限公司首次出口危化品。

对进出口企业的共性问题,采取了“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先后组织参加进出境非食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存放企业培训会、进出口检验监管工作会、“3+3G”监管系统实施培训会、通关工作培训会等。同时注重培训效果,针对企业反馈的意见及建议,及时改进培训方式及内容。

——着力依法治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开展了一系列对外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检验检疫业务执法,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一起涉嫌伪造检验检疫印章的案件被查处,并移交给公安部门作进一步调查处理;一家企业在进口机械设备中夹带红酒,被进行调查与约谈教育。与此同时,他们着力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检验检疫工作规程培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确保执法行为规范。

一年来,德阳检验检疫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阵痛,体会着“爬坡行进”的艰辛。他们始终与德阳的发展同频共振,凸显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和担当。

这支只有“一岁”的年轻团队,拥有从各地抽调而来的检验检疫精英,他们勇于探索、勤于服务,全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某化工出口龙头企业送来的锦旗上所书的18个字,也许能浓缩他们在这短短一年时间,用汗水和智慧写下的长长的成绩单:“严格把关 为出口护航;真诚服务 为企业解忧”。(记者 王三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